从中国各省水资源总量排行榜,看中国到底有多缺水 中国水资源现状( 四 )


界面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原国土资源部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和2002年前后进行了两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2000年,我国地下水开采程度为30.1%,其中开采程度超过100%的省市有4个,分别是天津222.9%,河北150.2%,山东107.6%,北京103.1% 。
根据原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截至2011年,华北平原东部深层承压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面积已达7万多平方公里,部分城市地下水位累计下降三五十米,局部累计水位下降100多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 。
总体来看,我国地下水超采的严重程度是:北方地区较严重,华北地区较严重,京津冀地区最严重 。不为别的,长期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常住人口,让华北和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不堪重负(这还是靠南水北调支撑) 。
这也意味着京津冀城市群“在不到2.35%的土地上聚集了7.24%的人口,创造了10.36%的经济总量(2018年数据)” 。光鲜的数据背后,是对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深度透支 。
比水资源浪费更痛苦的是水资源的污染 。
是因为总量少,人均低,中国人才会把水资源当宝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 。
《中国地下水污染图》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中国各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 。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严重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三个等级 。具体指标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铅、砷、汞、铬、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 。结果显示—
东北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 。东北地区地下水污染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松嫩平原的主要污染物是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等 。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石油类等污染物在下辽河平原普遍存在 。大中城市地下水污染程度不同,其中哈尔滨、长春、佳木斯、大连等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 。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总体呈加重趋势 。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农村地下水污染普遍 。主要污染成分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 。此外,该地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严重超标,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总硬度超标,其中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污染严重 。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污染程度较低 。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 。内陆盆地的主要污染成分是硝态氮;黄河中游和黄土高原的主要污染物是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 。,呈点状和线状分布在城市和工矿企业周围,其中兰州、Xi等城市污染严重 。
中国南方局部地下水污染严重 。我国南方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污染严重 。
西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为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挥发酚等 。污染组分分布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点上,污染程度低,范围小 。中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为亚硝酸盐氮、氨氮、汞、砷等 。且污染程度低 。东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硝酸盐氮、氨氮、汞、铬、锰等 。地下水总体污染轻微,但城市和工矿区局部地区污染较重,尤其是经济发达、浅层地下水污染普遍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南方城市中,武汉、襄樊、昆明、桂林等 。被严重污染 。
也就是说,虽然南方的水资源质量好于北方,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如果不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惩罚,未来很有可能向进一步恶化的方向发展 。
根据水利部早前的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只有1750立方米 。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预计总用水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所需供水能力比目前高出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 。我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已接近合理用水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
站下来说,随着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老龄化和少子化时代,到2030年中国总人口达到16亿可能不太可能,但是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却在逐年下降 。
与此同时,虽然我国用水效率在逐年提高,但远远赶不上水资源总量的下降 。同时,本文提到的所有水资源总量都是全国的理论总量,即包括极度困难(不可能)开采的水资源和中度、重度污染的水资源 。如果排除这两部分水资源,我们实际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会更加紧张 。
在数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迅速崛起之后,未来中国城市的供水是否会受限,离我们已经不远了 。如何改造、升级和加快淘汰大量存在于我国许多地区、对区域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危害和浪费的低产出、低效益行业和企业,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