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各省水资源总量排行榜,看中国到底有多缺水 中国水资源现状( 二 )


青海的水资源情况和西藏有些类似:青海河流湖泊众多,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80条 。黄河总径流量的49%、长江总径流量的1.8%、澜沧江总径流量的17%、黑河总径流量的45.1%流出青海,每年有596亿立方米的水流出青海 。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242个,总面积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二位 。
而西藏和青海人均水资源量大幅领先全国的核心原因在于两地常住人口的稀缺 。以人均水资源第三的国家广西为例 。虽然广西的水资源总量几乎是青海的3倍,但广西的人口是同期青海的8倍多,所以最终的人均水资源量仍然远远落后于世界人均水平 。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东中部大部分省份平均人口在4000-5000万,最高的两个省份广东和山东总人口过亿 。6000多万、8000多万的省份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庞大的人口是中国人均水资源极度短缺的根本原因 。

按照人均水资源不足500立方米的标准,我们发现,2017年,天津、北京、上海、宁夏、河北、山东、山西、辽宁、河南、江苏等省市处于极度缺水范围 。
其中,上海和江苏作为南方省份,一般被认为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为什么它们也会出现在极度缺水的名单中?首先当然是庞大的人口,无论是上海的6340.5平方公里,2423.78万人,还是江苏的10.72万平方公里,8050.7万人,在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都是绝对密集的 。
其次,上海和江苏的地理位置,其实也不足以靠南 。这从上海和江苏的年降水量数据就可以看出来 。2017年,上海的年降水量为1195.5毫米,江苏为1006.8毫米,与邻近的浙江省的1556.2毫米有显著差异 。
从各省水资源总量来看,上海和江苏两省的情况也不算丰富:2017年上海水资源总量为34亿m(其中地表水27.8亿m,地下水9.2亿m,两者重叠);江苏省水资源总量为392.9亿m(其中地表水295.4亿m,地下水114.5亿m,二者重叠) 。
不妨拿邻近的浙江省做个对比 。2017年同期,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95.3亿m(其中地表水881.9亿m,地下水204.3亿m,有重叠部分) 。也就是说,虽然江浙两省相邻,但比江苏少2300万人口的浙江,水资源总量却是江苏的两倍多 。
然而,即使是国内水资源总量依然丰富的浙江,2017年人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582.6m,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69.0m少了近四分之一 。其他省份的情况可想而知 。
过度开采地下水已经把许多地方变成了“漏斗区”
根据水利部的相关数据,我们还发现了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供水量和用水量的构成(同时供水量和用水量保持不变) 。
在用水量方面,2017年我国总用水量为6043.4亿m,其中,生活用水量为838.1亿m,占总用水量的13.9%;工业用水量为1277.0亿m,占总用水量的21.1%;农业用水量为3766.4亿m,占总用水量的62.3%;人工环境补水161.9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2.7% 。
原来中国近14亿人的生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不到14% 。而农业用水的比例远远超过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达到总用水量的60%以上,这可能是很多朋友以前没有想到的 。
为什么中国农业用水量如此惊人?根源在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落后和低水平,粗放的盲目灌溉遍布全国 。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讲过一个对比案例:全国灌溉水的平均粮食产量约为1kg,而世界先进国家(如以色列)灌溉水的平均粮食产量为2.5-3.0kg,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在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捷克等国,节水灌溉面积比例已达80%以上 。换句话说,每年耗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有三分之二被浪费了 。
农业用水是这样,但是工业用水呢?好一点,但只是好一点 。衡量用水效率的一个重要参考数据是万元GDP的消耗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这一数值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6~8倍 。
水资源总量的极度短缺,在极低的用水效率下,最终造成了中国水资源的浪费几乎“登顶世界” 。
供水方面,2017年全国供水总量为6043.4亿m,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0% 。其中,地表水供水量为4945.5亿m,占总供水量的81.8%;地下供水量1016.7亿m,占总供水量的16.8%;其他水源供水量81.2亿m,占总供水量的1.4% 。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主要是地表水或地下水,或两种水源的混合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漏斗 。
早在几年前,我国已经形成了100多个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 。有些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得海水倒灌几十公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