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50句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 三 )


28
人一能之 , 己百之;人十能之 , 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 , 虽愚必明 , 虽柔必强 。
〔出自《中庸》·译文〕别人一遍能做到的 , 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 , 我做一千遍 。果真能这样做 , 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 , 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 。
29
诚者 , 物之终始;不诚 , 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
〔出自《中庸》·译文〕诚 , 贯穿在万事万物的始终 , 没有诚就没有万事万物 。所以 , 君子把真诚看作高贵的品德 。
30
君子之道 , 淡而不厌 , 简而文 , 温而理 , 知远之近 , 知风之自 , 知微之显 , 可与入德矣 。
〔出自《中庸》·译文〕君子的为人之道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 , 简朴而有文彩 , 温和而又有条理 , 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 , 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 , 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 , 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

31
仁者 , 人也 , 亲亲为大;义者 , 宜也 , 尊贤为大 。
〔出自《中庸》·译文〕仁就是爱人 , 亲爱亲人就是最大的仁;义就是做事适宜 , 尊重贤人就是最大的义举 。
32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译文〕学习之后 , 不断温习 , 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 , 不也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 , 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 , 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3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论语》·译文〕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34
礼之用 , 和为贵 。
〔出自《论语》·译文〕运用礼法时 , 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
35
为政以德 , 譬如北辰 ,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出自《论语》·译文〕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像北极星一样 , 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 , 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
36
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出自《论语》·译文〕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 , 那么就是不发命令 , 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 , 即使发布命令 , 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
37
知者乐水 , 仁者乐山 。知者动 , 仁者静 , 知者乐 , 仁者寿 。
〔出自《论语》·译文〕聪明的人喜欢水 , 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 , 仁慈的人喜欢山 , 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 , 仁慈的人好静 , 聪明的人乐观 , 仁慈的人长寿 。
3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出自《论语》·译文〕我十五岁起致力于学习 , 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 , 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 , 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 , 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 , 并能辨别是非真伪 , 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 , 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
39
君子周而不比 , 小人比而不周 。
〔出自《论语》·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 , 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 , 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 , 而不和大家亲近 。
40
君子喻于义 , 小人喻于利 。
〔出自《论语》·译文〕君子知道追求道义 , 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

41
质胜文则野 ,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 然后君子 。
〔出自《论语》·译文〕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 , 就会显得粗野 , 而文采胜过质朴 , 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 , 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