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建交为什么比中美建交早 中日建交( 三 )


(毛主席)
然而,这只是表面原因 。我们回顾历史就会知道,毛主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考虑到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情发展,确实是高瞻远瞩的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 。
之后就是日本对战胜国的赔偿问题 。同年11月,蒋介石成立“对日赔偿调查委员会”,参与国与国之间的查证谈判 。
经过近两年的核算和谈判,世界各国得出结论,中国应获得日本216亿美元的战后赔款 。
当时美国和蒋介石还是“铁哥们” 。鉴于中国的巨大损失,为了支持国民党的内战,美国甚至愿意把日本的赔偿份额让给中国 。
然而,此时的日本穷到无力赔偿中国 。所以赔偿问题一直僵持不下 。
无奈之下,美国计划在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后分批补偿中国 。
但在国共内战中,蒋介石的军队一次次失败,让美国大为失望 。为了遏制“红色蔓延”,美国不再支持日本对中国进行赔偿,而是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支持日本发展 。
直到蒋介石被打到台湾省,日本对中国的赔偿只有2200万美元,远远不能弥补我国的全部损失 。
但蒋介石在1952年私下与日本签订协议,重新获得美国人的支持,放弃了向日本要求赔偿的权利 。
对于蒋介石的做法,周总理略带讥讽地说:“战争的主要损失在大陆,蒋介石对别人的慷慨大方!"
(周总理与毛主席交谈)
即便如此,在田中角荣访华之前,毛主席和周总理从多方面考虑此事,最终决定放弃索赔 。
毛主席主要是认为日本对中国的赔偿拖延了近27年 。再实施起来有多容易?与其在这里僵持不下,不如我们“做个好人”,放弃这个权利,在田中角荣访华期间加快中日建交 。
事实证明,田中一行对中国放弃权益表现出极大的诚意和感激,并立即承认新中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
其次,经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已经吃了很多苦 。
中国要发展,就不能像满清政府那样沾沾自喜,闭关锁国 。它必须加速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向先进国家学习 。同时,让他们帮助我们进行贸易和经济建设 。1972年的世界总形势仍然是团结与和平 。
果不其然,就在田中角荣访华后,他承诺给予中国近20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 。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一个国家愿意给中国巨额贷款 。日本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援助国 。
对于一个干净的中国来说,这笔巨款对我们的经济和基础设施起到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这是毛主席的远见卓识,“以德报怨”换来了国家的最大利益 。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碰杯共庆双赢)
第四,满意的“结果”这次会议的成功离不开周总理的努力 。
通过这次谈判,田中角荣也学到了周总理“以理服人”、坚持原则、求同存异的外交风格,能够在多次“交锋”中达成共识,消除分歧 。他对周总理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
会后,田中角荣写道:“身如微风中摇曳的杨柳,心如巨石破汪洋 。”并对日本采访人员说:“这是周总理给我的印象 。”
宣布后的第二天,周总理亲自在一张大白纸上给田中写了六个字——“言而有信,言而有信” 。
墨迹稍干,周总理把这些话交给田中,对他说:“虽然中日建交取得了这样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日本一定要说到做到!”可见周总理的六个字很有分量 。
在飞机上为田中角荣送行时,周总理紧紧地握着他的手说:“我们同日本的交往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同日本的对抗也有半个多世纪 。但今天,时代已经螺旋前进了 。”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
周总理也钦佩田中角荣的决策能力和非凡的勇气 。田中从升任首相到与中国建交只用了84天 。连日本都被“迅雷”速度震惊了 。
事后,周总理说:“一个历史人物之所以会流芳百世,是因为他有勇气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田中敢于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 。恐怕其他总理真的没有这个胆子 。这是他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他比尼克松勇敢 。”
勇气当然不仅限于田中角荣 。也是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以退为进”,与日本“化敌为友”,使中国走出当前困境的长远战略眼光 。这是他们巨大的智慧和勇气 。
(毛主席和周总理握手)
今天,中国已与世界上16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得益于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 。
今天,我们与世界其他国家处于和平与发展之中,这是世界人民的真实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