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撰写大纲 竞品分析怎么写?( 二 )


六、确定分析维度
在大纲中 , 第8点“产品分析”已经罗列出来 , 具体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维度呢?
1.由分析目标所决定 。 如果分析目标是想学习借鉴 , 那就着重在“做成怎么样”去选择分析维度 。 设计层面大多采用用户体验五要素 , 运营推广层面则采用4P理论 , 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 包括盈利模式 。
2.产品类型不同 , 分析侧重点不同 。 众所周知 , B端与C端各方面有极大的差别 , 受众、渠道、需求、市场开放性等等 。 本文的方法侧重于C端 , 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难度较大 , 毕竟市场开放性不大 , 获取资料相对困难 。 B端产品的分析维度不局限在产品本身 , 它的分析维度还包括产品的文档资料及培训、销售方案、支持体系、定价策略、后续路标规划等等 , 这里就不详述 。
3.产品关键成功要素不同 , 分析侧重点不同 。 如下列举例的产品 , 他们产品关键成功因素各有不同 , 小伙伴们要依据行业产品特性与竞争关键要素来选择分析维度 。
运营驱动:淘宝、滴滴、共享单车等
技术驱动:讯飞输入法、自动驾驶、搜索引擎等
体验驱动:墨迹天气、印象笔记、办公软件等
资源驱动:民航APP、12306等
像一些O2O企业 , 比如互联网家装 , 就是着重于运营、资源驱动的行业 , APP只是线下服务的信息展示及接收的载体而已 , APP设计的好坏更多地是作用于新注册用户的留存率 , 促进业务发展的重点是线下体验和服务口碑 , 口碑就涉及到产品服务“多快好省”这条主线 , 那么我们要重点分析是竞品的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平台监管、质量监理等方面 。
七、信息收集
根据分析维度 , 把所有问题用脑图列出来 , 上网找到对应的资料信息 , 信息收集渠道如下

确立撰写大纲 竞品分析怎么写?

文章插图
常用的信息平台推荐
七麦数据
蝉大师
知网(推荐)
看准网
招聘类网站
百度指数
艾媒网
前瞻网
比达网
199IT
各类行业垂直网站
八、筛选信息

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年代 , 网上充斥着真真假假的信息 , 比如某些企业可能会在一些网站发美化自身的报道 , 不能全信也不能都不信 , 重要的还是要有判断力 , 而判断真假的最重要的就是你搜集到足够的信息 , 进行对比筛选 。 哪怕是企业的内部员工 , 虽然信息可靠性较高 , 但人对事物的评价是建立在自有的认知水平上的 , 所以要听取多名各职级内部员工的信息 , 包括离职员工 。
筛选信息可以分四步走 。
1.信息分类:把信息归属到各自要解释的论点
2.信息筛选:对比 , 删除重复的信息
3.信息组合:组合不同信息先去真伪再互相补充 , 完善出逻辑严谨论据
4.信息评级:评价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度 。
4.1 该渠道是否可信(正规与否)
4.2 该渠道过去提供的信息质量
4.3 该渠道提供信息的动因(利益)
4.4 这条信息是不是第一手的(以防加工修改)
九、分析信息
见大纲第八点“产品分析”中“产品数据”下的分支点
常用分析方法
1.比较法(横向比较得出优劣势)
2.矩阵分析法(得出产品的定位、优势、特色等)
3.竞品跟踪矩阵(即版本迭代历史 , 以此也可以作为下一步迭代动向的推测依据之一)
4.功能拆解对比(把功能拆解成1、2、3级进行对比 , 视情况选择合适颗粒度)
5.探索需求(挖掘竞品功能所满足的深层次需求 , 思考如何提高产品核心价值)
6.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
pest分析框架有时候也要把法律抽出来说明 。 如滴滴顺风车事件 , 在中国 , 生命财产大于一切的社会体制下 , 产品发展到数亿用户时 , 关于乘客安全、驾驶员身份确认等系列的产品设计及支撑线上的资源配置须抬到最高优先级 , 否则一旦出现事故 , 中国法律法规政策一定是会给出最严厉的惩戒 。 当然如此说法有些事后诸葛亮 , 但当时确实在产品战略上 , 这类外力且突发的威胁确实没有提前防御 。
PEST分析框架
波特五力模型
以上各个分析方法看情况选择 , 其中要说明一下SWOT分析 , 优势与劣势一定是在与竞品分析充分且有针对性的情况下得出的 , 而机会与威胁可以从pest分析与波特五力模型结合优劣势推导出来 , 以上的分析方法有相互联结的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