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二 )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最难搞定的女主问题终于解决,整个剧组进入紧锣密鼓地拍摄,莫言一看剧本,好家伙原本自己和陈剑雨、朱伟吭哧出来的6万字,被张艺谋一下子减到2万字 。


“奶奶”不是“亲奶奶”,剧本也惨遭“瘦身”,莫言对影片效果疑虑重重:这点儿东西,几十个场景、几十个细节就能拍成电影?可以说差点就唱“let it be”了 。


但张艺谋是谁?那可是自认被外星人盯上过的“外星人”,自从那一年起他的运气就一直没再差过,《红高粱》也收到了命运送来的“大礼包”,这礼包还是当年目睹了他“飞碟轶事”的老伙计陈凯歌送来的 。


1987年底,原本已经定了选送陈凯歌的《孩子王》参加柏林电影节,但老陈一个成年人的选择,决定放弃柏林改去敲戛纳的门 。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眼瞅着答应好的事要兑现不了,情急之下,张艺谋刚刚杀青的《红高粱》成了最佳“替补” 。 于是那一年,本是“救场”出场的《红高粱》,成了最大“黑马” 。


组委会评价:““这正是柏林电影节想要的”!《红高粱》让外国人看到另外一个中国——如此张扬的中国 。 ”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红高粱》“初舞台”就拿下电影节最高规格的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亚洲电影 。 据“爆料”,正在厕所“晨读”的陈凯歌,知道老张得奖后不能自已地感叹道:“丫不就是我一摄影师嘛?”,在厕所呆了一个多小时没出来 。


莫言对于《红高粱》获奖也十分激动,其实早在电影杀青之时,看了成片的老莫就已经于明白了那2万字的本子看上去薄,拍出来却厚得不得了 。


自己当初的一句“爷爷奶奶实验原子弹”,竟然真被张艺谋编排出了“核武器”的效果 。 书中一笔带过的“颠轿”、“高粱地”情节,统统被张艺谋拉长到5分钟 。


风吹高粱浪的生生不息,穿着一身中国红的巩俐和光着膀子的汉子姜文,配乐中尖锐富有穿透力的唢呐声,一帧帧一幅幅,都是充满了“土味”却让人无法抗拒的生命力 。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莫言也终于明白,原来电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内容,随风晃动的高粱,便是人类激情与力量,最原始的展现 。


当初不太能接受“奶奶”的莫言,也被镜头里的巩俐惊艳 。 巩俐饰演的“九儿”,虽不是期待中的,但恰恰因此她跳脱了期待,拥有了别人无法展现的美丽意外 。


莫言感叹:她虽不是心目中的“我奶奶”,但却演活了《红高粱》里的“我奶奶” 。 当初怀疑张艺谋“看走眼”,原来竟是自己差点看走眼!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那个年代,《红高粱》的上映无疑刷新了观众的认知,再加上国际大奖光环的加持,原本几毛的电影票一下飙到5-10块,仍然场场爆满 。
看过周迅版的《红高粱》 红高粱 周迅

文章插图

《红高粱》一炮而红,姜文、巩俐、张艺谋,三个新人就这样以质朴浓烈的姿态站上中国电影记事簿的前排,但引起的争议一点不比它获得的赞誉少 。


或许是经典就是经典,又或者是哪里有争议哪里就有生意,在影版《红高粱》“红”了将近30年的关头,缔造了《甄嬛传》的郑小龙,带着电视剧版《红高粱》和新版“九儿”登上荧屏 。


其实早在十年前,莫言的老朋友就已经买下了版权,但却迟迟未有任何动作,只因为当年张导的《红高粱》实在规格太高也太过经典,草率开拍只会让他觉得宝贝被糟蹋了 。


于是经过反复斟酌、添加“配料”、修改“配方”,剧版《红高粱》才终于被端上来,自然也是攒足了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