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被罚200万元( 二 )


曹文宝是麦当劳的高管 , 吴刚曾任中国联航执行副总裁 。 而瑞幸联合创始人、CMO杨飞 , 现在也多了另一个头衔 , 大增长中心负责人 , 承担起了此前COO的部分工作 , 可能称为CGO更为合适 。 这意味着 , 瑞幸的整个管理层都进行了大换血 。
郭谨一是最早搭建瑞幸商业模式的创始人之一 , 之前一直负责产品和供应链 , 对外露面的机会并不多 , 我搜了一下郭的资料 , 得知他曾任职于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 。 如今郭临危受命 , 首先就是要稳住军心 , 其中从对外的姿态也能看出:比如在年中管理层会议上提出 , 郭表示 , 瑞幸现在第一位关心的就是“员工” , 团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
而曹文宝则不用多说了 , 从麦当劳过来的高管 , 实干派 , 他被提拔为董事 , 很显然是希望他来稳定运营 , 优化门店 。 之前瑞幸疯狂的扩张中出现了很多亏损以及单店盈利能力弱的门店 , 而曹的任务则是负责将之前提速的门店快速扩张的战略“慢下来” , 如果瑞幸是一辆汽车 , 那么曹就是“刹车” 。
根据接近瑞幸人士透露 , 社群数量现在已经超过13000个 。 如今的瑞幸和之前的瑞幸是两个平行世界 , 一个为了扩张不惜烧钱 , 陷入资本的漩涡;一个变成商人 , 精打细算 , 能省则省 , 每一分钱都要抠着用 。 换血之后的领导班子属于“务实派” , 并且确定降本提效的战略路线 , 因此在财务造假门发生之后的5个月里 , 瑞幸得以“幸存” , 并且过的还不错 。
财务造假门、退市、被调查起诉、董事会内斗……瑞幸连续数月活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 有趣的是 , 它的咖啡却卖得更好了 。
早期瑞幸咖啡的增长方式颇为激进 , 品牌广告、明星代言、快速铺店 , 高补贴裂变增长(下单瓜分百万现金、邀请好友拿免单、新人首单免费等等) , 虽然用户得以快速增长 , 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 顺风顺水还好 , 一出事 , 这些问题就被无限放大 , 将瑞幸推向悬崖边 。
所以 , 在曝出财务造假之际 , 瑞幸开始了自救 。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画上句号
即便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重创了自身企业形象、挤压了融资空间 , 但经营模式却为业界所乐道 。 瑞幸咖啡对于企业的精准定位——服务都市白领阶层 , 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门面形象 , 都迎合了消费群体需求 。 正因为如此 , 哪怕瑞幸咖啡被爆出诚信问题 , 消费者粉丝并未离去 , 而是坚挺如昨 。 有关数据显示 , 目前瑞幸咖啡位居全国品牌前30名内 , APP注册用户超5000万 , 活跃的微信服务号粉丝超2000万 。
“亡羊补牢 , 犹未晚也 。 ”瑞幸咖啡在消费群体、经营模式与产品服务等等方面的匠心独运 , 适应了市场需求 。 而消费者对瑞幸咖啡的不离不弃 , 及市场潜在空间广阔等有利因素 , 都为瑞幸咖啡涅槃重生留下想象空间 。 在这里 , 如果瑞幸咖啡在坚守初心修行途中多些耐心 , 仍能而今迈步从头越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不难预见 , 瑞幸咖啡只要诚信经营 , 完全可以卷土重来 , 驰骋国内市场的广阔草原 , 甚至能把扩展的小红旗插遍三、四线城市 。
实际上 , 消费者没有抛弃瑞幸咖啡 , 瑞幸咖啡也没有放弃自己 , 破罐子破摔 。 在应对财务造假问题上 , 瑞幸咖啡断尾重生 , 一些举措看似挽回企业形象无感 , 但却为自己涅槃重生留下了空间 。 瑞幸咖啡门店的照常开张便说明了这点 。 无论是从退市决定、回应市场监管总局处罚 , 调整管理人员 , 还是下调补贴幅度、调整经营门便店 , 瑞幸咖啡无不是在为找回产品创新的初心做努力 。 从今年4月被曝光财务造假 , 到积极配合海内外监管部门调查、处罚 , 瑞幸咖啡已在涅槃重生的路上出发了 。 接下来 , 想必瑞幸咖啡必定痛定思痛 , 适当放慢在资本市场上的前进脚步 , 抑或对资本市场光怪陆离的蛊毒进行自我救赎 。 正如瑞幸咖啡自己所言 , “规范经营活动、保障稳定运营 。 ” 看得出 , 瑞幸已让追逐资本市场的快脚步 , 等等商业模式的心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