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题测出你的肠道有多老( 二 )


2010年3月4日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名为“人类肠道宏基岗组计划”的研究论文指出 , 人的肠道内“居住”着1000—1150种细菌 , 平均每个人体内约含有160种优势菌种 , 这些细菌整体拥有330万个基因 , 约是人体自身2万个基因的150倍 。
正是这些种类繁多的菌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共生共荣 ,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构成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 , 就像湿地上厚厚的“植被”一样涵养着人体内的“水土” , 成为保护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 , 抵御疾病侵袭的天然屏障 。 如双歧杆菌能调整肠道菌群 , 维护微生态平衡 , 防范肠道功能紊乱 , 及时清理肠道垃圾 , 抑制、抵御病菌对有机体的侵袭 , 加强营养吸收 , 清除衰老因子 , 是人体内的“清道夫” 。
它可分泌各种酶 , 帮助人体从肠道中吸收铁、钙和维生素 , 并参与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E的产生与合成 , 满足人体需要;还能刺激免疫系统 , 促进免疫抗体的产生 ,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 , 起到防治肠道传染病和癌症作用;并能抑制肠道细菌产氨 , 使血氨降低 , 还可抑制类杆菌和腐败菌 , 减少氧自由基能产生 , 保护细胞健康 。 乳杆菌类细菌能帮助人体合成B族维生索、维生素K、叶酸等以及食物中没有而人体又必需的维生素 。 很多肠内菌对人体是有益的 。
于是 , 科学家提出了“肠道年龄”的新概念 。 所谓肠道年龄 , 实际上就是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 , 肠道内菌群分布变化的阶段反映 , 大多数人长到10岁时 , 双歧杆菌就开始锐减 , 到成年时期 , 双歧杆菌所占的比例从400逐渐下降到100左右 , 肠道也开始老化;60岁后 , 只剩1%~5%;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 , 接近于零 。 因此 , 将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 , 并成为一种反映体质状况的健康数据 。
肠道老化有何危害?
须知 , 肠道不是铜墙铁壁 , 也莫认为肠道有了像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 如果不注意自我养生保健 , 如作息无规律、不爱锻炼、饥饱无度、喜吃膏粱厚昧 , 沾染吸烟、吸毒、酗酒等陋习 , 乱用药物 , 过重的精神压力等 , 种种不良的生活方式 , 影响到肠道正常运作 , 导致微生态环境失衡 , “植被”退化而导致肠道提前老化 。
尤其是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 将双岐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群杀得片甲不存 , 大肠杆菌及腐败性细菌等有害菌群便会乘机大肆生长繁殖 , 兴风作浪 , 产生众多毒素 , 肠道内硫化氢、氨、酚、靛基质冬有毒物质增多 , 这些毒素、毒物被吸收入血液后 , 会对心、脑、肝肾、消化道、皮肤等重要脏器造成致命的伤害 。
正像着名科学家梅契尼科夫说的 , 如果大肠内微生态环境失调 , 有害细菌产生的毒素被肠壁细胞吸收后会引超慢性中毒 , 导致人体的衰老加速 。 这便是“自身中毒”学说 。
既然“肠道年龄”事关每个人的寿夭 。 那么 , 怎样才能让肠道“永葆青春”呢?
一是平衡膳食粗粮常吃 。
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做到粗细、荤素合理搭配 , 尤其是要常吃谷类、薯类、豆类 , 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 膳食纤维在结肠中或吸收较多水分 , 增加粪便的体积 , 促进肠道蠕动 , 加快粪便排出 , 并带走结肠中的腐败菌 。
二是养成爱喝水的好习惯 。
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开水 , 是最自然、最健康 , 也是最直接的清肠方式 。 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温开水 , 就等于给肠道洗一次澡 , 起到冲刷润滑肠道、稀释粪便、清除垃圾毒素的作用 。
三是摒除不良陋习 。
在日常生活巾一定要摒除吸烟、吸毒 , 酗话、饮食无节、暴饮暴食、喜吃高脂肪食品、享受过度安逸等陋习 , 可使肠道内环境免遭伤害 。
四是坚持适度的体能锻炼 。
运动助于增强腹肌 , 促进肠道蠕动 , 加速粪便和有害废物的排泻 。 有利于保护肠道内菌群平衡 , 防止肠道老化 。
五是要有一颗平常心 。
在人的消化道的内壁、胃及大小肠中的组织细胞皮层中 , 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 , 大约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 , 能传递很多感觉和知觉 , 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 称为“腹脑” , 也是人的“第二大脑” 。 若长期压力过大 , 过度紧张、焦急、抑郁、恼怒等不良情绪 , 均可使胃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素乱 , 导致肠道内微生态环境失调 。 因此 , 要学会调控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 , 保持一颗淡泊宁静的平常心 , 对维护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大与裨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