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附详解 传统消费品牌如何拥抱DTC( 二 )


回到文章开头的争议, DTC模式与传统渠道经销模式并非舍我其谁的关系, 传统行业并不需要颠覆原有模式转型DTC, 而是在传统渠道经销模式基础上拥抱DTC, 进行业态再融合 。 而最终, 消费品的所有品类, 均将分不同程度地拥抱DTC 。
哪些品牌应当尽早拥抱DTC?由于不同消费品品类的特性不同, 品牌并非均需立刻全部转投DTC的怀抱, 在Linnkflow看来, 以下四类品牌越早拥抱DTC, 则对其发展越有利 。
1、服装服装品牌讲究搭配, 可以衍生出众多细分品类, 适合蓄水种草推荐, 多端留存运营 。 不少品牌此前使用大规模无差异的推送策略, 这一举措看似能带来大量阅读量, 但这些阅读量并没有多少价值, 甚至消费者在看到不感兴趣的商品后还会产生抵触心理 。 通过拥抱DTC模式建立与用户的信任基础后, 品牌可通过客户画像将消费者自动划分, 如“毛衣爱好者”、“连衣裙爱好者”等, 此时再通过深度+多频的精准触达策略, 能使有效打开率大大提升, 降低客户的抵触心理, 带动商品的销量与复购率 。
2、美妆多端运营, 内容矩阵种草是当下美妆品牌增长的核心, 想要达到公私域融合的运营模式非常考验小程序电商直购的引导能力和数据打通能力 。 相较而言, 抖快的短视频直播带货难于沉淀用户, 微信三件套则可以打通用户“客转粉”, 构建用户池, 达到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低成本提高商城转化率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效果 。
3、珠宝、时尚珠宝和时尚品牌有个共通的特点, 那就是从关注到购买周期非常长, 但每个个体又都值得被认真转化, 因此品牌迫切需要掌握消费者从新客到第N个月期间购买执行力最强的重点数据, 在日常场景式的种草过程中反复占领客户心智, 并固化成系统流程 。 此外, 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日期和关键活动时, 品牌和线下门店可以通过微信生态中的小程序对用户进行预约, 通过敏捷的触达能力反复跟用户沟通, 做到极致的精准触达, 最后在线下门店中将CDP+CRM结合, 增强导购端客户跟进能力 。
4、单品快消、3C单品快消和3C行业的品牌多以线下品牌为主, 单品较少且渠道端强势, 因此价格并不具备优势, 用户容易与电商比价 。 这类行业就非常适合用微信三件套做私域DTC服务, 在SOP流程化培训体系和社群的三级运营过程中提升门店人员的终端服务能力, 主打服务即营销, 提供类美团式的人+服务的O2O覆盖, 将用户洞察、优质服务体验、卖货三者兼顾, 构建专属品牌私域IP 。
传统品牌如何拥抱DTC?尽管许多传统企业意识到了部署DTC战略重要性, 但往往缺乏系统性规划和起始抓手, 这里我们从产品与供应、品牌与内容、渠道与触点和数据化运营能力四方面, 帮助传统品牌顺应时代浪潮拥抱DTC, 在动态博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不败之地 。
产品与供应知己知彼是战略成功的前提, 在产品推出前清晰地认知外部环境、建立消费者和行业洞察是关键的第一步 。 品牌可以将消费者需求作为决策的出发点, 从而精准、及时、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到了新品开发与测试阶段, 则可以通过消费者共创的方式, 就包装设计、尺寸颜色、成份材料等方面, 邀请核心消费者参与体验并收集反馈, 并基于此进一步迭代优化, 打造优质产品 。 参与共创的消费者在此之后也会对品牌产生更深刻的情感联系, 并将成为助推品牌的“超级”消费者 。
在供应链方面, 如果品牌只是小规模尝试, 那只需对现有的供应链做些许调整, 但在DTC模式成效明显后, 企业想要进一步扩充DTC 渠道的业务, 就要全面改革现有的供应链模式, 比如重新设计整个供应链网络, 仓储设计, 分销节点等等因素 。 物流方式也需推倒重建, 在原有的大规模低频次运货模式外, 增加适应小批量高频次的发货模式 。
品牌与内容互联网时代, 消费者对信息的自主选择权日益强化, 加上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海量化, 传统的灌输式广告只会引起用户反感, 但品牌想要笼络用户的前提是要让信息触达到人, 硬广告因此逐渐退出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内容营销 。
营销的任何环节, 都有机会创造内容, 营销即是创造内容, 尤其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内容和故事更能深入人心 。 对传统品牌来说, 根据市场定位和营销目的, 围绕品牌核心打造IP, 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电商直播等社交渠道刷屏, 可以轻松打破固有印象, 快速建立全新品牌认知, 赢得消费者信任;通过让渡话语权给最终消费用户, 引导KOC测评分享以及IP联名等形式, 不断地将品牌进行内容化, 打造社交货币, 实现更低成本的获客投入 。 值得一提的是, 品牌不只是仅仅聚焦内容本身, 更多地要打造内容全场景营销, 创造更多更丰富的营销机会和空间, 实现以小博大的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