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引言和摘要的区别 引言和摘要的区别( 三 )


7.摘要是社科论文的窗口和名片,影响着论文的传播效果,不容忽视 。一篇合适的摘要应体现简洁、客观、平实的特点 。目前社科论文摘要写作的主要缺陷是一般空漏洞,缺乏真实信息;拼凑副标题,省略重要信息;充当任意引用,提供无效信息;公式化表达,钝化信息感知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着眼于整篇文章,从信息层面区分本质,简洁突出语言张力 。
不难看出,总结的要点简洁、具体、旗帜鲜明&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文章的要点被作者过度概括,使用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得到一些有用的结论”等一些非具体的句子,所以是笼统空的漏洞,让人读起来漫无目的 。比如高伯爵《论高校图书馆员的素质》+(科普2011(8))的摘要:
3.3上下文+关键摘要
指示性总结中的文字性总结和带要点的总结是文章的概貌,但文字性总结是线状的,要点是点状的 。但介绍文章总纲的点和线之间联系紧密,难免有重叠的情况 。两者的区别只能基于哪个语境和重点更突出,上面例子的分类也是如此 。当两种方式的字数和表达的信息大致相等时,就构成了语境+摘要 。这类摘要一般比较长,是指示性摘要最常见的一个子类 。比如胡顺的文章《社科论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写作要求的探讨》(怀化学院学报2007(3)),其摘要中夹杂了大量上下文语句中的关键点:
3.4指示性摘要的字数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过于简单、笼统空漏洞是指示性摘要的通病 。这个和字数有关系 。一般来说,指示性摘要的字数应少于报告摘要;王磊(2007[6])甚至认为指示性摘要的字数应该在100左右 。这个论点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用少量的文字来阐述文章的要点和上下文是很困难的 。以上例6、例8不到100字,自然很难提炼出文章的要点或脉络 。所以,如果文章内容很多,摘要又太短,确实很难写具体,那可能还是写长一点比较好 。
04综合总结
至于摘要的写作,人们很少注意,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写它 。有许多类型的摘要很难归入上述两类,本文统称为“综合性摘要” 。综合性摘要和文章一样,往往以杂七杂八的摘要为特征 。常见的有“报表+指示性摘要、背景+指示性摘要、背景+报表摘要” 。
4.1报告+指示性摘要
这类摘要是上述两类摘要的必备组成部分&根据“说明”的内容,可分为报告+上下文摘要和报告+要点摘要 。刘磊、穆丽娜《关于图书馆实施“人才租赁”制度的思考摘要》(高校图书馆学报2006(1))是报告+语境型&它的第一句话是“目的”,是报告型摘要的要素;以下内容是指示性摘要中的上下文摘要:
4.2背景+指示性摘要
这类摘要更注重对研究背景的简要介绍,然后介绍文章的要点 。这种摘要经常出现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中 。根据“说明”的内容,这类摘要可分为“背景+上下文、背景+要点”等小类 。杨霞论文摘要《高校学报论文摘要写作与编辑的若干问题》(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3))为“背景+语境”:
4.3背景+报告摘要
这种抽象很少见 。马兴《论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中国成人教育2011(14))的摘要为背景+可报告摘要:第一句为背景,其余句子为可报告摘要,分别介绍研究方法、目的、结果和结论:
4.4关于“挑而不要”的问题
综合摘要是杂项摘要的要素,种类很多,不一一说明 。各类摘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类摘要中也存在,如例10和例12,比较空孔 。在这类摘要中,要素主次重要性处理不当的问题最为突出 。有些作者往往认为研究背景很重要,就详细介绍,然后简述要点,就出现了“挑而不要”的现象 。比如肖凤玲的《高校图书馆员学术边缘结构优化+背景+语境》(医学信息2007(8))的摘要是这样的:
05结论
这是一篇独立的、不言自明的文章,它应该使读者能够在不阅读文件全文的情况下获得必要的信息 。如果摘要写得不好,那么在今天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其论文进入检索数据库,被摘要期刊摘录,被人们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而且摘要写得好不好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发表——在一堆堆稿子的编辑面前,不好的摘要往往会导致文章马上被退回的命运 。因此,应重视摘要的写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