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考察报告


文物古迹考察报告

文章插图
【文物古迹考察报告】金风送*,丹桂飘香*十月,五华区*文史组按照年初工作计划 , 并按七届**相关组织程序,于14*至16*组织部分委员到文物保护和文史工作做得较好*建水、石屏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传承人” 。他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紫陶制作*工艺,要经过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书画装饰、雕刻填泥、风*焙烧、打磨抛光等工序,做一把小茶壶*周期约15天 。并说建水紫陶目前没有造假,原因首先是没有大批量生产,原料暂时充足;其次,建水紫陶*工艺一般人很难仿得出建水紫陶独特*古拙韵味 。他还介绍了欣赏陶器*方法,主要看外形、看装饰、看做工,看茶壶要看它*水线,水线越长,质量越好 , 一把他自己制作*茶壶要1200元左右 。委员们还参观了瓦窑村*几家紫陶作坊和店铺,它们各有特点 , 紫陶制品价格*高低与紫陶**名气有关 。
2、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于石屏县城西10公里宝秀镇南,宝秀镇西南吴营村,距离石屏县城12公里 , 是滇南*名山胜地之一 。1983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
明洪武年间建真觉寺,清代多次重修 。现存古*有山门、大雄宝殿、凌云阁 。大殿内塑有*像,两旁塑有*、*像各一尊,塑工精细 , 衣纹流畅,神采各异 。登楼远眺,宝秀镇村舍历历在目 。寺内种有唐代樱花、宋代梅花、元代罗汉松、清代紫竹等珍稀古树 , 石屏县委、县*十分重视古树*保护,委员们参观时正好碰上县里举办古树保护*牌仪式,县委*李建阳亲自为古树*牌 。
3、石屏郑营村
石屏郑营村位于县城西边10公里*宝秀镇赤瑞湖畔 , 建村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这里山青水秀,村内古*、宗祠、学校及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十分秀美 。1999年1月19*,石屏郑营村被云南省*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现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
郑营村里民居房屋*很有特*,以土木结构*四合院为主 , 方位皆坐南 朝北 。委员们在县文管所、县文化局同志*陪同下,参观了其中比较著名*古*有陈氏宗祠、郑氏宗祠、陈氏民居、司马第等 。陈氏宗祠建于1925年,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在郑营古*中最为壮观 。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 。从祠门进去依次为石桥、莲池、中殿、正殿 。中殿、正殿前院子两侧均建有对称式*偏殿、楼阁 。祠门前有石亭、石狮各一对 。祠门进去有一石桥,桥上有栏板望柱,望柱头上有石雕12*动物,皆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中殿、正殿木结构*上雕梁画栋,花虫鸟兽历历在目 。陈氏民居*样式有中西合璧*特点,是郑营村民居房屋中具有代表**古*,其房屋特点为木石结构 , 走马转角楼式四合院,坐南朝北 。郑营村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内涵,典型*民居*,雄伟壮观*宗祠、楼阁、学校,使其颇具魅力 , 当地盛产*宝秀煎鱼也颇具特* 。
4、石屏芦子沟民居*群
芦子沟民居*群位于石屏县坝心镇芦子沟村委会,距县城36公里 。芦子沟民居为清末民初*,已有百年历史 , 但保存完好,大多数房屋*方位皆座北朝南 , 以土木结构四合院为主,有天井、石板铺地等空间 。委员们重点参观了苏家寨几座苏姓民居,这些民居*材料用料考究,*结构严谨,*装饰精美,木雕精雕细刻 , *彩绘绚丽多姿,有重彩、鎏金等,绘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显得十分雅致 。
芦子沟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 村民勤劳躬耕,安居乐业 。苏氏人才辈出,古代有进士、举人、士进岁、贡生,近现代有留学生、研究生、*科生 。参观时听说有两户苏姓人家*子女均为大学毕业,有在昆明工作*,有在*地中学任教* 。
芦子沟民居*群是去年石屏县文物考古*重大发现,已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望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5、石屏一中
石屏一中位于县城西北隅 , 创建于1923年,是著名乡贤陈鹤亭先生倡导 , 乡绅富户李恒升、张信之等出资创建,原名“石屏中学校”、“云南省石屏中学校”、“云南省立石屏师范学校”等,1952年更名为云南省石屏县第一中学 。
老校址现为初中部校区,校园*古*古香,企鹤楼檐牙高啄 , *珠池绿水微漪,心字池曲径通幽 。名联古碑,雕梁画栋,让人肃然起敬 。古柏长青,奇花斗艳,让人怡然忘忧 。能在这样*校园环境中成长是幸福*,石屏一中几代学子始终恪守“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校训精神勤奋学*堂、二堂、东西厢房、大门及*等,均为土木结构楼房 。新*成立后 , 古州衙仍然作为石屏县**办公地点,一直沿用至2006年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古老*群,县*实施整体搬迁全面整修后,作为石屏历史文化游览参观点向民众和游客开放 。
走进古州衙,只见大堂威严肃穆,二堂清幽宁静,东西厢房古朴典雅,整幢院落庄重幽静,让人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在历史*长河中徜徉 。
7、石屏文庙
石屏文庙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正街,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十四年(1381)毁于兵燹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重建 。嘉靖二年至天启五年(1523—1625年)又进行大规模*修缮、扩建 。清康熙初年 , 知州刘维世和学正罗天柱主持又进行全面修缮 。
文庙原占地4257平方米,坐北朝南,临街有“礼门”、“义路”两道券门,背面刻有“玉振”、“金声” 。北进是一座四柱三门,高13.5米,宽43米*大牌坊 。正中悬*红底金字横匾“棂星门”,左右悬*“德配之地”、“道冠古今”横匾 。背面正中悬*“洙泗渊源”横匾 。皆由清乾隆年间石屏州学正,蒙化人张瑞亮书写 。大牌坊不但斗拱、客枋、雀替等构件雕刻精美 , 前面*一对石狮,正中两根门柱、前后*石雕 , 有抱鼓石上*团龙图和基石上*麒麟图 。
“太和正气”是石屏举人涂焯*墨宝;背面*“鸢飞鱼跃”是石屏贡生刘宣所书 。
泮池周围装有石护栏 , 一座单孔石桥南北横跨 , 栏板、望柱雕刻十分精美 。栏板有六十六块,长0.88米,宽0.43米,厚0.07米,双面浮雕,传统图案有“如意灵芝”、“鹤鹿长春”、“蓬莱翔风”、“麒护天书”等一百三十二幅 。望柱有六十八根,高1.09米,边长0.16米,柱头有石雕狮、象、兔、龙、麒麟等六十八尊 。
大成殿传统上是文庙*主体*,是供奉孔子*庙堂 。但石屏文庙*大成殿却不是主体*,也没有孔子塑像 。东边有名宦祠 , 西边有乡贤祠 。
先师殿 , 建在有七级踏步*石基上,是文庙*主体* 。台基四周有雕刻精美*石护栏 , 二十六块栏两面都有浮雕图案;望柱二十九根,柱头雕刻有各种圆雕石兽 。七级踏步中间有“御道”,长1.55米,宽1.2米,厚0.12米,深浮雕石龙一条 , 龙头居上,龙身弯曲下垂 , 四周祥云缭绕 。左右垂带各有一条吞云吐雾*石龙,首尾卷左右翻滚 。
先师殿重建于清雍正年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歇山顶结构,是祭祀孔子*殿堂 。原有一座明代万历年间*铜香炉,重七百余公斤 。东庑、西庑各九间 , 内供七十二*牌位 。穿过侧门,还有崇圣殿、尊经阁 。
石屏文庙保护*完整程度,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高度重视和职能部门卓有成效*工作和*令委员们赞叹 。1983年10月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12月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8、袁嘉谷故居
袁嘉谷(1872-1937) , 字树五 , *澍圃,云南石屏县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经殿试考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钦授翰林院编修 。清宣统元年(1909),袁嘉谷赴浙*居*群、石屏文庙*群等文物保护工作为抓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彰显“文献名邦”*独特魅力,扩大石屏*知名度 。
2、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历史文化村基*设施建设 。
石屏郑营村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距县城仅10公里,但县城通往郑营村*公路为较窄*乡村公路,不能满足今后旅游开发*需要;芦子沟村地处石屏县坝心镇东北边,距县城26公里,其中有近10公里道路为土路,交通很不方便 。
因此,要将郑营村历史文化村、芦子沟民居*群打造成为我省重要*文化旅游景点,应通过*投资、民间*、招商引资等途径,筹集资金 , 保证必要*资金投入,首先解决公路交通问题 。其次,切实加强历史文化村*保护和建设,搞好民居*修复和保护,街道、停车场、环保厕所、农家乐餐厅、游客休闲娱乐活动中心以及旅游景点配套*供水、供电、道路等基*设施建设 。同时,完善优化文化基*设施 , 构建适应村民文化需要*公共设施网络 。
3、科学编制规划,继承和提升历史文化村*历史文化特* 。
历史文化村以*群为整体环境风貌展现着历史特*,印证着历史脉络 。保护历史文化村,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原则,精心塑造符合自然和历史环境、具有地方特**、体现时代特征*形象 。
历史文化村形象*塑造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诸多因素 , 必须规划先行 。在制定总体规划过程中,要总揽历史、文化、文物、旅游等因素,做好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综合评价;保持村内文化*延续*,体现村民生产、生活*原汁原味;保持村内古*群原貌,禁止大拆大建,对民居进行修复、改造时,要与原有*风格一致,新建房屋最好在村外另辟新址建设,并对街道环境进行规划;把保护自然生态*作为形象设计*基*点,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系和山系 , 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
同时,要由*协调文物、文化、旅游、园林等部门做好文物旅游线路*规划,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人文资源合理利用,为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新*增长点,为历史文化名村建设增辉添* 。
4、采取有效措施 , 将历史文化村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
首先,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和群众对历史文化村及其地面文物*保护意识,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其次,必须建立保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由文物主管部门对历史文化村内*不可*文物进行造册登记 , 在报刊上予以正式公布 。同时,与可*文物使用、*人签订保护责任书,将保护职责落实到组、到人 。
5、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村民用火用电安全意识 。
在芦子沟参观时,委员们看到村里*电线是空中架线,存在乱拉乱接电线*情况,而村中*多为土木结构 , 这就给*和村民*安全带来了隐患,应引起足够*重视 。在民居*群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消防安全内容纳入其中,具体落实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消防装备等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同时,通过在村内主要路口悬*消防警示标语 , 设立消防宣传橱窗,利用消防漫画、消防知识*图、宣传展板、消防幻灯、编制防火歌谣等形式 , 倡导科学*生产生活习俗,指导村民安全用火、用电,切实增强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