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入
T: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 。什么是函数?
S: --------
T: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 。我们来考虑一个与医学有关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 。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C:动画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 。一个这样的球菌分裂x次后,得到的球菌的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 = 2 x )
S,T:(讨论) 这是球菌个数 y 关于分裂次数 x 的函数,该函数是什么样的形式(指数形式),
从 函数特征分析:底数 2 是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是常量,而指数 x 却是变量,我们称这种函数为指数函数——点题 。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
C:定义: 函数 y = a x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x∈R. 。
问题 1:为何要规定 a > 0 且 a ≠1?
S:(讨论)
C: (1)当 a <0 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 a=-3 时,当x=
就没有意义;
(2)当 a=0时,a x 有时会没有意义,如x= - 2时,
(3)当 a = 1 时,函数值 y 恒等于1,没有研究的必要 。
巩固练习1:
下列函数哪一项是指数函数( )
A、 y=x 2 B、y=2x 2 C、y= 2 x D、y= -2 x
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4
教学目标:
(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
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
3. 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 我国的小河流;
(3) 非负奇数;
(4) 方程的解;
(5) 某校2007级新生;
(6) 血压很高的人;
(7) 著名的数学家;
(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 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
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
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A,等等 。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___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符号填空:
(1)8 N; (2)0 N;
(3)-3 Z; (4) 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 若3∈P且-1P,求实数m的值 。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
推荐阅读
- 投影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
- 某高中生每年花10万补课引热议 高中物理辅导多少钱
- 高中数学一对一辅导多少钱 高中数学暑假复习 高中物理辅导多少钱
- 西安85中高中部和长安一中哪个好 长安一中和85中高中部哪个好
- 高中怎样学好数理化的方法 高中怎么样学好物理实验
- 高中生沉迷手机怎么办 沉迷手机阅读怎么办?
- 高中政治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中老师个人工作计划报告十篇
- 高中英语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英语教师工作总结10篇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教师数学上教案范文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人教电子版 新一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总复习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