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票否决权用了几次,分别是什么事情 中国一票否决权用了几次( 二 )


【中国一票否决权用了几次,分别是什么事情 中国一票否决权用了几次】1971年10月25日 , 在联合国的第26届代表大会上 , 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 , 最终以76票赞成、36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态势通过该提议 。据当时的媒体报告 , 计时结束的语音刚落 , 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国家代表就情不自禁地庆祝起来 , 那个人正是萨利姆 , 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 , 让他十分欣喜 。他在媒体面前说道:“如果一个超过10亿人口的国家在联合国没有代表 , 那联合国讨论的普适性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 中国的加入 , 对中国和联合国双方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 同时也是正义的体现 , 在此之后 , 国际上的孤立主义政策、中国和联合国自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萨利姆还表示 , 甚至有很多美国人写信给他 , 表达了对“错误被纠正”感到满意 。

不管是萨利姆还是瓦尔德海姆 , 对中国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 都是中国人的朋友 , 对于中国来说 , 与其说是选择联合国秘书长 , 倒不如说是选朋友 。但是对于外界的眼光 , 特别是西方媒体的眼光来说 , 中国在联合国的任何举动都可以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 , 所以在他们看来 , 中国选瓦尔德海姆就是想和西方阵营靠拢 , 而选择萨利姆就是中国想拉拢非洲的同袍 , 让萨利姆成为中国在联合国会议中的一枚棋子 。不管中国作何选择 , 西方媒体总是会有说辞 。
不管是为了国家发展还是国际地位 , 那时候的中国还是需要一些国际舆论支撑的 , 在国际上的名声不能太糟糕 , 不然对中国的经济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此时刚刚对外开放 , 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名声 , 对中国的发展都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 而这次联合国秘书长的竞选 , 也成了中国为数不多的立场选择 。
邓小平知道这个问题之后沉默良久 , 作为对外开放的策划人 , 邓小平深知中国在国际上的每一次行为 , 都是一次国际亮相 。邓小平在那段时间里夜不能寐 , 每天都在研究这个问题 , 想了两天之后 , 他在报告上写下了4个大字:一否到底 。于是 , 在联合国的会议上就出现了这惊人的一幕 , 
1981年10月6日 , 中国代表如约而至 , 出现在了联合国会议上 , 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分别上台接受投票 , 一轮投票之后 , 萨利姆得了11票 , 瓦尔德海姆得了10票 , 美国立刻一票否定 。第二轮瓦尔德海姆得了11票 , 萨利姆得了10票 , 中国投了一票否决权 。一时间 , 中国代表和美国代表之间火药味十足 , 然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
再次进行投票之后 , 瓦尔德海姆得票11票 , 萨利姆得票10票 , 被中国又一次否决 , 美国一看势头不对 , 开始对别的国家施压 , 一些国家不得已开始陆续弃权 。四轮投票后 , 陷入了僵局 。美国这时候也明白了 , 中国这是打算铁了心和自己过不去了 , 这场投票整整持续了七天 , 中国在投票中一共使用了16次否决权 , 这与中国之前的作风截然不同 , 如此坚硬的态度 , 让联合国看到了中国对萨利姆的支持 , 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声 。同时这场投票 , 也让美国感到岌岌可危 , 美国深知中国和萨利姆之间的关系 , 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太过要好 , 一旦萨利姆当选 , 美国在联合国就不能像之间那般放肆 , 国际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

当时美苏两个国家之间的斗争愈发激烈 , 这时候美国是非常需要联合国的支持的 , 只有瓦尔德海姆 , 这个来自西方世界的代表当选了联合国秘书长 , 美国在联合国的处境才会有所改善 , 可是中国的态度如此强硬 , 让美国犯了难 。
在中国的不断坚持下 , 联合国提出了将下一届秘书长的任期分为两半 , 瓦尔德海姆和萨利姆各自在任一半的时间 , 这种看似“公平”的选择 , 中国代表还是摇了摇头 , 坚持自己最初的立场 , 绝不会有任何的妥协 。中国的态度让联合国会议上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很感动 ,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 ,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 已经在尽力地为第三世界发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