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急救常识培训 医学急救常识( 二 )


吹气的时候 , 停止按压 。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 , 两者可轮换进行 。
直至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为止 。自救互救的同时急呼120 。
现场急救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急救现场强烈呼唤“第一目击者” , 那么什么是“第一目击者”呢?就是经过短期培训 , 掌握相当医疗常识 , 甚至获得相关培训证明者 。急救现场主张第一目击者实施救治 。
美国约二亿人口 , 有7千万人接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 , 比例约为4:1 , 美国的急救电话为911 , 美国的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 。挪威把心肺复苏纳入了中学课本 。
在德国 , 不会止血包扎不发驾驶执照… … 急救面对着社会的各个层面 , 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随着人类近代文明的高度发展 , 心脑血管疾病的扶摇直上 , 急救早已不单单是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外伤的处理了 , 而是着重对民众普及以心肺复苏为基本内容 , 并辅以创伤救护的知识技能的培训 。
早在80年代末 , 90年代初 , 国际医学急救界正式向社会提出了开展“第一目击者”的普及培训教学 , 以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在现场抢救因危重急症或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危在片刻的伤病人 。在现实生活中 , 真正心脏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下 , 现场急救争分夺秒 , 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 , “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1、抢救生命 , 降低死亡率 。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
3、减轻病痛 , 减少意外损害 , 降低伤残率 。1、沉着大胆 , 细心负责 , 分清轻、重、缓、急 , 果断实施救治方法 。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 。
如果有人“不明白了” , 呼吸、心跳存在 , 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 , 有可能是昏迷了 , 昏迷时间越长 , 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 , 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 , 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 , 等大正圆; 徒手心肺复苏术(CPR) 徒手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抢救技术 , 它不是医护人员的专利 , 它是广大群众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一种急救术 。
徒手心肺复苏术不需要任何医疗器械 。徒手心肺复苏术主要应用于猝死的病人 。
首先判定病人是不是猝死 , 包括突然神志丧失 , 颈动脉搏动消失 , 自主呼吸停止 , 双侧瞳孔散大等等 。体位:病人仰卧于地上或木板上 , 头上不垫枕头及其他物品 , 这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体位 , 如果病人俯卧 , 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 , 手法要轻柔 , 特别要注意头颈部 , 一定不能用力过大 。
如果病人躺在松软的床上 , 背部要垫上木板 。判断神志:呼叫无反应 , 手掐人中、合谷穴无反应、双侧瞳孔散大 , 可以断定患者神志丧失 。
轻拍伤病者肩部(或面部) , 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 。7、正常成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
什么叫猝死? 平常“健康”人 , 或者病情基本稳定的人 , 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 叫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把从发病到呼吸心跳停止在6小时内死亡的病例 , 定为猝死 。
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发作所致 。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有70%发生在院外 。
猝死的病人 , 神志丧失、颈动脉波动消失 , 自主呼吸停止 , 双侧瞳孔散大 。猝死的病人是可以抢救复活的 。
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就地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 。在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 抢救成功率为50% 。
开通气道:仰头举颌(颏)法 , 先清理口腔异物(呕吐物、血块等)去掉假牙 , 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处 , 抬起下颏 , 使头后仰 , 一手托颈后 , 头后仰的程度以下颌和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为宜 , 后仰不要过度 。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