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健康小知识,生活健康小知识夏天到了饮食起居需要注意什么( 三 )



对于人体脏腑来说,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
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药品,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 。
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 。夏季里,推荐大家自己动手在家做山楂糕,美味又健康 。
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 。为解决此时脾胃功能紊乱,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据说熬立夏粥讲究在村头巷尾进行,就地挖灶坑,安上大铁锅,点火熬粥,炊烟袅袅 。操持此粥的人,绝对是位慈祥善良、群众威望高的老奶奶 。
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 。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补养身体,有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
此外,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蕈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同样具有增进食欲、补充营养、消暑健身的功效 。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汗蒸发为主,所以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
1、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2、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
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3、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
古人云:“睡前洗脚,胜似补药 。”夏季也不例外 。
当时虽然感觉有点热,但事后反而会带来凉意和舒适 。4、喝热茶: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喝热茶却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这是简便易行的绝妙良方 。
另外,加强耐热锻炼,提高体温调节功能,热适应能力增强,不但可增强体质,还可有效地防止中暑和其它热症发生 。[/font][/size][/color] 夏季养生之道 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属火,而夏季的一个特殊阶段称之为“长夏”,又单属土 。
夏季养生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气温较高,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 。亦即常说的“春夏养阳” 。
阳气是人的动力,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反易被外邪折伤,如大汗则亡阳 。换言之,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
2、立夏之后,北半球阳光照射充足,日照时间延长,加之气温升高,人的睡眠会减少 。有睡眠障碍的人则更易加重,辗转难眠,或夜卧不安 。
中医讲夏季宜“早卧早起”,顺应节气 。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适当的午休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 。
夏季早起进行适度的晨练,是最佳的安排 。3、当进入盛夏时节,气温高且湿度大,给人以闷热难耐的感觉,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 。
长夏在五行中属土,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而脾最恶湿喜燥,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脾胃虚弱的人,应及时调理好饮食,营养充足又不增加脾胃负担,可以少食多餐 。
夏季动辄出汗,使人口渴,但要注意不可在饭前大量饮水,更不能喝大量冷饮,反之,极易损伤脾胃,导致慢性脾胃疾病 。4、夏季瓜果丰富,可以多吃一些,但应注意水果的性味,了解自身体质,以免造成损伤 。
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大量吃西瓜、梨、猕猴桃、柚子等凉性水果;内火大、痰湿盛者,少吃桂圆、荔枝等;过敏体质,慎吃芒果、菠萝等 。又常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李子多吃使人生痰、助湿,甚至令人发虚热、头昏”;尿路结石的人不能多吃草莓;胃酸多、易腹泻的人,少吃香蕉;苹果、桃、葡萄、哈密瓜、桑椹、西瓜等水果含糖量高,故糖尿病人慎食 。
5、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同样可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证 。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