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是不是合理,资金来源的渠道是不是顺畅,企业资金融通有没有困难,进而了解企业的财务政策,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各种经济业务上所发生的现金流量的一张动态报表,现 。
会计核算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一篇文章中不可能讲透彻,本文仅就会计核算的基本常识作简单的介绍 。
一、会计与会计目标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用有系统、有组织的科学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记录、计算、分析、报告、预测、检查、监督,并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的经济信息 。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资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会计作为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对于企业来讲,会计的目标主要有三点:1、会计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
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宏观经济的微观个体 。没有企业的微观个体,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整体 。
在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所需的大部分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 。没有会计提供的信息,要对国民经济作出准确的判断,是很难想象的 。
2、会计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民营企业要走自己发展的道路,必须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技术水平,走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效益高的路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会计提供的可靠的信息,决策者才能进行合理的决策,会计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会计服务于企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3、会计要为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所必须的会计信息 。
满足社会各有关方面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 。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条件 。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四项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它体现着社会化大生产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反映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我国13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分为三大类:(一)总体性要求和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一贯性原则4、相关性原则5、及时性原则6、明晰性原则(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的一般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2、配比原则3、历史成本原则4、划分收益性支出余成本性支出原则(三)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1、谨慎性原则2、重要性原则3、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四、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
(二)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2、利润=收入-费用五、资产一般认为资产就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会计上的资产有其特定的含义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
根据上述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2、资产必须是能以货币计量的 。
3、资产必须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的经济资源,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因此可以说,凡是有助于企业目前和未来的经济活动,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且企业有权使用,并且能够以货币进行合理计量的经济资源,则应当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 。
在会计实务中,资产通常按照其流动性分类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
在流动资产中,又可分为速动资产和非速动资产 。速动资产是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等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非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中的存货 。
在长期资产中,又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六、负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负债定义为:“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
推荐阅读
- 如果中国可以实行安乐死,人们会拒绝吗?
- 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财务常识知识培训
- 实用的财务小知识 几个财务小知识
- 1118是真实的吗?
- 洪门在帕劳建设是真实的吗?
- 水地狱是真实的吗?
- 实用的财务小知识 基础的财务小知识
- 历史真实张三丰活了多少岁 真实张三丰活了多少岁
- 生活中的财务常识 生活财务常识题
- 1118是真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