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工作计划2022 大学教师工作计划10篇最新( 十 )


以学生诉求为导向的提升方案设计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提升计划方案设计必须据此来进行 。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教学 。为什么一些大学的一些专业会受到社会的盛赞和人们的追捧 , 因为它有好的师资、好的学风 , 能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 。高水平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 , 从而奠定其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 。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座谈会的方式来收集和梳理相关问题 , 并最终确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三大主题 , 即要专业、要自律、要学习 。所谓要专业 , 即认真细致的专业知识传授 , 不但要讲基础 , 还要追踪前沿;所谓要自律 , 即要求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 遵守课堂规范 , 对学生严格要求 , 不能在考试前通过划重点的方式让学生全部过关 , 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没有担负起传授知识的责任 。要学习 , 则是强调教师注重知识更新 , 运用专业理论对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解释 ,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
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设计理念
教学能力提升方案虽然是为服务于人才培养制定的 , 但提升对象是青年教师 , 必须体现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提升设计理念 。通过开展与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与个别青年教师
单独谈话、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相关信息 , 在此基础上确定提升计划的内容及进度安排 。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 第一层面的设计是教师自我评价体系 , 即教师根据个人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应实现的具体标准 , 在学期初发放给学生 , 请学生对照标准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 这也是提升计划最重要的环节;第二层面是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和系主任通过沟通交流确定年度提升任务 , 每位青年教师的提升任务不尽相同 , 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三层面是学院针对提升计划的一系列政策及督导办法 , 其目的是对提升计划进行管理和支持 。
项目化管理的激励机制
由于传统的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的指挥棒作用 , 重科研轻教学之风在高校普遍存在 , 对教学的投入不足 , 从而极大地约束了教学的发展 。针对此 ,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 , 加大对教学的投入 , 并把项目化管理引入教学管理中 。人们对于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项目化生存”讨论很热烈 , “争项目、拿经费”饱受批评 。但“项目化生存”有其优势 , 即有目标、有资源、有动力、有监督、有责任、有成果 。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日常管理诸方面均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 就在于无目标、无资源、无动力、无监督、无责任 , 自然就无成果 。
以教学系为单位设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 , 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丰厚教学成果并且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提升计划的指导教师 , 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组 , 学院与项目组负责人签订提升计划任务书 , 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任务 , 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各项目组内的青年教师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 , 制定“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书” , 确定双方任务、计划执行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和目标 , 经个人、导师和系主任三方签字备档 。
由于坚持任务导向、充分调研 , 并且引入项目化管理 , 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 , 学生对教学的诉求充分反映在提升计划内容中 , 青年教师在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具有主动性 , 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获得了广泛而又坚实的群众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