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兔人最苦命的出生日,属兔忌讳几月出生( 四 )


二、螃蟹貌似关二爷
河蟹和湖蟹可能有,海蟹的性也不小,尤其是那些色泽、模样怪异罕见的 。
晋代笔记《古今注》里提到过一种名叫“蟛蜞”的小蟹,“生海边泥中,食土,一名‘长卿’ 。其一有螫偏大者名‘拥剑’;一名‘执火’,其螫赤,故谓之执火云” 。清代笔记《亦复如是》中也记载了“拥剑”和“执火”:“海中蟹有绿者,色如翡翠,肉亦可食,但不肥耳 。有红者质甚小,一螯极大,红如朱,一螯极小;或左大右小,或右大左小,亦无定形,每以大螯障面,以小螯拾泥而食 。海边潮水处最多,见人即遁入穴内,其行甚疾 。有白色者亦如之,皆不可食 。”而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曾经误食了蟛蜞,结果“吐下、委顿”,显然是食物中 。还有一种“蟹”,“色黄黑,质亦小,背上有二圆眼,白眶黑睛,俨然虎面”,因而得名,但亦“有不可食” 。
《古今注》
不过要说起模样古怪,稳坐之一把交椅的当属学者孙玉声在《退醒庐笔记》中提及的“关帝蟹” 。他的亲家郎孟松在光绪年间曾经到台州矿务,“居县之东北六七里”,看到当地的水滨处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螃蟹,从表面上看,这种螃蟹“八足二螯,与常蟹无异”,但它的壳是色的,“壳上有长髯飘拂之,人面其状”,很像是京剧扮相中的关老爷,因此当地人以“关帝蟹”命名之 。这种螃蟹本来数量就少,在水中又出没无常,捕捉不易,所以价格非常昂贵,朗孟松花了很多钱才买到一只,养在罐子里,用山泉水蓄之,本来是想将它带回上海让亲戚朋友们开开眼,谁想被一位外国人中途买走,想再捕一只却不可复得了 。
《退醒庐笔记》
不过,笔者在《清稗类钞》中也看到过一种名为“虎蟳”的螃蟹,这种螃蟹产自闽中,“其壳类人家门户所绘之,色斑驳,有镶为酒器者,肉粗味劣,通州(这里指的是南通)、如皋亦有,俗称‘关公蟹’” 。考虑到台州古时亦属闽中郡,难免令人觉得郎孟孙是少见多怪了 。
三、山魈与人争蟹吃
虽然有些螃蟹有,但以其味道实在鲜美,所以古人亦如同“拼死吃河豚”一般,对螃蟹绝不忍弃之 。而大诗人陶渊明在《搜神后记》中的一则笔记,则从侧面说明,舍命吃螃蟹者不仅仅是人:
《搜神后记》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断 。”这句话的意思是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个姓王的富阳人,在沟渠的尽头放上了捕蟹用的工具 。所谓“蟹断”,今人考证,就是用竹子编成的一种竹篱或竹帘,也叫“蟹簖”,明代诗人高启云“出簖来深浦,随灯聚远洲”,即指此物 。这种工具直到时期渔民们还在采用,如《宝山县续志》中就有记载:“编竹为篱,横置于河中,篱之一端置一方形口器,其名曰簖 。簖开方洞,有门上下活动如闸然,置避风之灯火,蟹见灯火则上篱而趋入簖中,渔者即可乘机将门闸上,逐一捕捉,如遇蟹阵,每夜能获数十斤 。”
王某傍晚安置了蟹断,第二天早晨去看,发现有一个长二尺许的木头(材头)在蟹断里,而蟹断生生裂开,导致所有被捉到的螃蟹都跑掉了 。王某没办法,把那块木头扔到岸上,修好了蟹断,重新布置 。“明往视之,材复在断中,断败如前 。”王某很生气,又把那块木头扔掉,修复了蟹断,谁知“明晨视,所见如初” 。这下他感到不对劲了,一块两尺长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钻进蟹断里,它定然是个异之物,且跟蟹断屡遭绝脱不了干系!于是他将木头放在蟹笼里,担着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气愤愤地说:“看我回家不用斧头把你砍成劈柴烧了!”
走到离家还有二三里的地方,王某忽然听见蟹笼里传来扑簌簌的响动,回头看时,却见那块木头变成一个“人面猴身,一身一足”的怪物 。那怪物开口说话道:“我实在是特别喜欢吃螃蟹,所以前两天才连续你的蟹断,吃了你捉住的螃蟹,希望你能原谅,打开笼子放掉我,我是山神,会暗中相助你捉到大螃蟹 。”王某说:“你接二连三地祸害我,绝不可以饶恕!”那怪物再三哀求,苦请乞放,但王某就是不答应 。万般无奈之下,那怪物频频问王某的姓名,王某干脆不再理它,眼看快要进家门了,那怪物绝望地说:“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看来我这回非死不可了……”到家以后,王某“炽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声” 。有人说那贪吃螃蟹的怪物其实就是山魈,它如果知的姓名,就能伤害其人,“所以勤勤问王,欲害人自免” 。
既然螃蟹有如此大的,引得凡人山魈为之一搏,那么何不人工养殖,既丰收又安全呢?事实上,大面积的人工养殖螃蟹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始的事情,而古人吃的螃蟹都是野生的 。但要说起“人工养蟹”的想法,那在清代文学家袁枚所撰之《子不语》中,倒有奇异的记载:“盛京将军某,驻扎关东地方”,此地不产鳖蟹,但将军却经常能吃到,有人向他讨教去哪里捕得,将军笑着说:“此非土产,乃予以人力种之 。法用赤苋捣烂,以生鳖连甲剁细碎,和青泥包裹为丸,置日中晒干,投活水溪畔 。七日后,俟出小鳖,取置池塘中养之 。螃蟹亦如此 。”虽然满纸怪力乱神的《子不语》一书,可信度从来不高,但从这则笔记却不难感受到,古人对吃蟹这件事,真的是如李渔所言:“在我则为饮食中之痴情,在彼则为天地间之怪物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