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一千字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二 )


所以像我班上的这个孩子 , 他的未来 , 是让人不敢想像的 。因为一个无法融入学习生活环境的孩子 , 他的心理发展是不会正常的 。而我这个班主任 , 由于工作忙碌 , 对他的帮助也是很有限的 。当其他学生或者科任老师找我“投诉”的时候 , 当我担心他的学习成绩影响到年级成绩的时候 , 当我想到他的父母的痛苦和他的未来的时候 , 我的焦虑就产生了 。
如果我们的国家在教育上投入多一些 , 如果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专门的老师来辅导这样的孩子 , 如果有适合他们的发展的教材 , 我想这样的孩子 , 他们的人生是不是会快乐一些呢?他们的家庭是不是会幸福一些呢?社会是不是会更和谐一些呢?
关于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2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 , 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 确实如此 。但亲情、爱情、友情 , 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 , 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 , 多欣赏儿童 , 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
A

童年是每个成人都曾经历的生命阶段 , 也是儿童正在建构和拥有的生命状态 , 童年为成人理解儿童和重建成人与儿童彼此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童年具有双主体特征和原型特征 , 为成人和儿童提供了平等的连结;同时 , 童年是生命的起源和追溯 , 为成人回归童年提供了基础性 。由此得出结论:童年是当下成人理解儿童的一种可能途径 。蒙台梭利也认为:如果成人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儿童 , 那么他就不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发展的环境 , 就不会克服他自己与儿童之间的冲突 , 儿童的心理就会产生畸变 , 并将伴随其终身 。
诗人海伦.凯乐曾预言 , 未来的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 , 当下的21世纪正在上演 。同时在这个世纪里 , 儿童和成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激烈 。成人与儿童是两极分属的鸿沟 , 以理性自居的成人是成熟的个体 , 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 , 更接近于自然人 , 当成人面对儿童就会居高临下 , 失去原本的童真与简单 , 鼓励儿童向“标准化的成人”靠拢——过早的把理想放入了儿童心中 。泰戈尔的诗作中有着孩子质朴的梦想:做一个无所事事叫卖手镯的小贩、或是一个在花园自由自在掘土的园丁 , 无需赞美也没有谩骂 。如今几乎每一个儿童都说过“长大后要当宇航员、科学家”类似这样的伟大梦想 , 成人的价值标准已经开始左右儿童的梦想 , 如果我们的孩子说出要当“掘地的园丁”、要“在大街上卖手镯”这样的梦想 , 那作为对儿童未来关心和憧憬的成人还能泰然处之吗?
B
蒙台梭利叹息到:“儿童是什么?是成人制造出来的物品 , 为此成人也把儿童当做是一件私有财产 。没有一个奴隶被主人拥有能像孩子被父母这样完全的拥有 , 而家庭中这种情况 , 在学校的学习环境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
成人以一种文化占有者和先来导者的身份承担着对儿童的教育、规训和使之社会化的职责 。在教学环境中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儿童 , 根本不管儿童的感受和想法 。在成人的眼中 , 当儿童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 , 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 , 便极力否定 , 因为他们认为儿童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 。但对于儿童来说 , 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 , 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 。比如 , 儿童会要求自己学系鞋带 。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成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 , 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 但成人看不下去了 , 最后完全由成人代劳 。因此成人作为理解者要从自身经历出发 , 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 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儿童融为一体 , 从而发现儿童的秘密 , 解放儿童 。
C
作为教师 , 我们无疑深爱着自己的学生 。班级环境容纳百川 , 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一切必要的条件 。教师80%的时间也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 ,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 , 帮助孩子独立活动 , 自主生活 , 不要代替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