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讨论归纳 。
由此可见,“艰难的国运”有两个方面,
一是时代性,“现在”“目前”——1923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 。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疯狂镇压进步革命力量,国家和民族到了非常时期,前途茫茫 。
二是艰难国运的严重性——“崎岖险阻”、“艰难境界” 。
(二)思考“雄健的国民” 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
1.第一节第四节都提到“雄健的精神”,但具体展开则在第五节第三句和第四句中,据此是否可以看出“雄健的国民”应具备的品质呢?
2.学生寻找关键词语
“高唱”——主动(被动)、积极(无奈):雄健的国民是以一个奋进者的姿态出现在崎岖道路上的 。
“悲壮”——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会有流血,会有牺牲 。奋进本身就是壮
烈的 。正如李大钊所言,“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 。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
“走过”——不用“要走”、“将走”,也不是“走着”,而是面对艰难险阻满怀斗争信念,一定要走过这一段困苦的路,到达胜利的彼岸 。
以上是第三句中显示出的一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而第四句中显示出的则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请问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雄健的国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参考答案:“趣味”,有情趣,有意味,有意义 。既然是环境艰难险恶困苦,为什么还会觉得“有趣味”?而且是“最”有趣味?这当然是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 。这正是我们(学习上的苦行僧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向先驱者学习的要点所在——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仍充满必胜的信念!
3、小结:“雄健的精神”,是民族的精神 。是“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
二.品读课文
1、提问: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文章中多次出现“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后才感悟到的趣味,它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 。
2、提问:主题思想:
(出示主题思想)本文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并号召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来,充满自信的,毫不气馁的“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他将“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
3、提问:选取你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读给同学们听一听,并谈谈理由 。(解决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的问题)
4、提问: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出示“比喻”) 比喻: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为鲜明、生动、具体 。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碰到的艰难国运
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三、课文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
四、拓展延伸
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为什么?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壮绝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
推荐阅读
- 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案例文
- 新教材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新教材高一语文教案范文
- 2021新高一语文教材电子版必修一 2021年高一语文电子版新修订教案五篇
-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书 2022年新版高一语文教案
- 2021一年级上册期中试卷语文 2021版新高一年级语文教案
- 2021年份高一语文教案新编模板总汇
- 部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新编授课教案五篇
- 高一语文授课电子版教案五篇
- 高一成绩不好,高二还能赶上来吗 高一成绩不好高二能赶上吗文科
- 高一语文备课教案教材新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