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后事如何”、“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用反语进行强烈的讽刺和鞭鞑 。“后事”是盗卖文物 , 盗卖古代珍宝 。以展览古董为名 , 行盗卖古董之事 。鲁迅明知 , 却说“不知” , 以此表达强烈的憎恨 。反用“进步” , 起同样作用 , 实质是堕落、无耻 , 字里行间充满了憎恶与鄙视 。
学生齐读第一节 , 思考、议论、回答“别的且不说罢”的作用 , 明确:这一句非常严密地把所要揭露的、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 , 单讲文学艺术上的东西 。其实 , 国民党_搞“送去主义” , 何止只是“学艺”上的问题?何止只是文化领域的事情?当时是一九三四年 , 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 , 国民党反动政府推行_政策 , 变本加厉地出_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 , 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因此 , 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 , 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 , 而且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
(2)第二节以朗读过渡 , 讲述“礼尚往来”的含义 。
国民党反动政府_媚外 , 只送去 , 送去 , 送去 , 不拿来 。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怎样呢?
(3)学生默读第三节 , 要求找出说明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语句 , 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 。
学生默读巡视、指导 , 辨别“诩”、“炙”的字形、字音 , 讲述“自诩”、“残羹冷炙”的含义 。
学生议论、回答 , 明确:后果是我们的子孙 , “当佳节大典之际 , 他们拿不出东西来 , 只好磕头贺喜 , 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_的结果是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磕头贺喜”、“讨”等词语画出所处的地位与神态 , 描绘出了可悲的亡国奴景况 。“残羹冷炙”、“奖赏”等词感_彩浓烈 , 深刻揭露帝国主义榨取中国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质和恶劣伎俩 , 寓强烈的愤怒于幽默讽刺之中 。
学生讨论后 , 教师归纳 , 明确:论述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时 , 作者未直说 , 而是先用反语讽刺;“送出去”明明是坏 , 说“不算坏事情” , 以敌人自我解嘲的话鞭鞑敌人;“丰富”、“大度”不过是“送去主义”者掩盖媚外_实质的遁词 。接着 , 与尼采自诩为太阳作比较 , 一针见血指出“只是给与 , 不想取得”是发了疯 , 吹嘘“中国地大物博 , 开化最早 , 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义”者 , 势必使中国国势日弱 , 文化贫乏 , 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 。最后 , 举开掘地下的煤矿为例引出“送去主义”的严重后果 , 既深刻论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 , 又辛辣地嘲讽了国民党_的奴才相 。笔法曲折 , 解剖入木三分 。
学生朗读第三节 , 体会内容与写法 。
(4)学生朗读第四节 , 思考回答:这一节中区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区别?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
学生回答 , 要求明确:特地区别“抛来”与“抛给” , 讽刺国民党_不过象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 。“抛给” , 贬义 , 用鄙视的目光 。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 , 他们以主子自居 , 把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 , 吃剩下来 , 抛一点儿给走狗 , 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 。“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 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 , 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 。这样写既对_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 , 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
4.指着板书小结
以上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揭示了反动统治集团由“闭关主义”变为“送去主义” , 由“惧外”到“媚外”的发展逻辑 , 着重批判了“送去主义” , 把它的内容 , 特别是“学艺”方面的具体内容、反动实质、恶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 破得彻底 。而且 , 把问题放到了总结近百年历史教训的广阔背景上来论述 , 运用充满感_彩的语句表达 , 既深刻 , 又有战斗力 。
推荐阅读
- 难忘的重阳节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难忘的重阳节个人作文
- 描写三年级重阳节话题作文模板
- 一向反义词三年级 一向的反义词
- 高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高中课文吗
- 怯怯的意思是什么意思三年级 怯怯的意思
-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三年级描写重阳节话题作文
- 给朋友的祝福语文案 国庆节朋友祝福语文案多点赞
- 三年级写重阳节的作文 三年级难忘的重阳节主题作文
- 初中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小学三年级
-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数学手抄报精选附手抄报文字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