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 , 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 ,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 , 鸟儿在飞来飞去 , 突然天阴了下来 , 鸟儿也飞走了 , 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 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 , 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 , 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说:“可能会下雨” , “可能会打雷、电闪” , “可能会刮风” , “可能会一直阴着天 , 不再有变化” , “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 , “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 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 , 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 , 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 。学习“可能性” , 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 , 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 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 , 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
2.结合生活经验 , 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 , 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 , 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 , 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 , 一数有30个 , 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 , 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 , 老爷爷说这好办 , 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 , 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 , 小明有点不高兴 , 觉得有点吃亏 。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 , 每10个1角放在一起 , 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 , 3个10个1角就是3元 , 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 , 根据学生的分析 , 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 , 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 , “10个1角就是1元” , “1元就是10个1角” , “1元=10角” 。
这样教学 , 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 , 但没有找到规律 , 我们可以运用经验 , 通过创设活动 , 把经验提炼为数学 , 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 , 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 , 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 , 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 , 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 。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 , 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 , 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 。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 , 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 。总之 ,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 , 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 , 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 ,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心得感悟4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 , 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 , 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 , 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 , 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 , 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 。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 , 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 , 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 , 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 , 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 , 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 , 甚至是错误的 。
推荐阅读
- 年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年终地理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2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有关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 幼儿园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幼儿园培训工作总结
- 设计师转正工作总结个人简短 设计师转正工作总结
- 教育实习工作总结6篇
- 汽车销售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汽车销售工作计划最新版
- 仓库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仓库员工工作总结格式
- 食品仓库保管个人工作总结 仓库保管参考个人工作总结
- 库管员的工作总结 库管员实习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