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模拟题答案( 三 )


1.俗语及名言
1)无知必无能,高分也低能(剪刀差) 。
2)列宁: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 。
2.有关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争论
(三)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需要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共同作用 。
1.俗语及名言
1)王夫之: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
(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所说教授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3)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为了学生的学 。
4)教师是舵手,学生是船
2.有关理论
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及杜威学生中心;
2)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情意统一规律;教育性教学规律)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具备了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如坚强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
1.俗语及名言
1)赫尔巴特: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
2)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
(君子要把至诚的德行放在最尊贵的地位,把“问”和“学”作为修养的基本途径)
2.有关理论
科学性与教育性(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资科目二考情及备考指导
一、考情一目了然
二、分析指导
根据“考情一目了然”中对各个题型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各个题型考查所占的分值比例较接近,所以在中学科目二的备考过程中每个题型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次针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教育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之模拟题答案】对于教育学这部分内容,既要求考生们理解,同时也要求考生们记忆 。比如说对于单项选择题多数考查的是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要求大家识记教育、课程、学生等相关概念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案例分析题则要求大家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找到案例中人物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行为遵循了哪一个理论 。对于简答题而言就要求大家多看多背了,但是尽量找一些口诀记忆,优化记忆策略 。尤其是教学、德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部分都属于材料题和简答题的常考知识点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以及应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备考 。
考题再现: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作者是( )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相关教育理论 。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有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卢梭、杜威、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其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故选A项 。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一说法遵循了德育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 )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的德育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六个,其中榜样示范法强调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模仿,最后产生和榜样一样的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品德;选项B陶冶法强调在德育过程中采取潜移默化 。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 。说服教育是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与题干不符 。D选项品德评价法又叫将惩罚,是教师通过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指导的方法与题干描述不符 。故选B项 。
3.根据班主任工作内容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