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2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经济而言 , 有一个观点非常值得讨论:
在内外因素叠加 , 经济如此承压的现实大背景下 , 国家有什么理由不把房地产这个夜壶拿出来继续发挥作用?
这就要从中国经济运行不同周期长期的需求逻辑来分析:
从短期来看 , 这一轮的经济颓靡 , 其实并不是中国独有的 , 而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共振 。
美联储放水已到尽头 , 美国国内巨大的窟窿 , 都需要通过海外金融收割来弥补 。
这种背景下 , 美联储正在进入疯狂加息周期 , 意图打爆各国金融体系 , 然后趁势收割 。
中国自然要防备自家金融体系被美国打爆 , 甚至要化危为机 , 趁机反收割 , 扩大自己的经济影响力 。
既然如此 , 国内最大的资产领域 , 也是金融风险最为集中的房地产经济 , 其泡沫当然需要有力压制 。
这就可以解释2020年开始为什么国家会重拳出击 , 三道红线管房企 , 两道红线管银行 , 各种组合拳政策出台 , 导致2020年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强势上涨被直接打断 。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21年国家要不惜代价 , 不顾影响和冲击 , 捅破民营房企领域多个头部房地产企业的大雷 。
虽然当时搞得房地产经济关联的各方非常痛苦 , 甚至这种影响到今年都还在持续 , 处于一个消化的艰难过程中 。
但如果在2021年美国放水 , 全球流动性泛滥的大环境下还不捅破 , 并任由房地产泡沫进一步吹大 , 那到了2022年美国强力收水——债务驱动模式 , 高周转高负债玩法的房企们 , 该爆依然会爆 , 但这时候爆 , 造成的影响 , 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 那和2021年相比可就大了好几个层级 , 不仅有可能就真把房地产市场带崩了 。
更重要的 , 中国资产领域的风险爆发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后续持续的动力 , 也就是阻碍国运了 。
【国家会允许房价暴跌吗 中国房价还能撑几年】两者相害取其轻 , 这个道理不用多说吧?
宁愿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收益 , 也要提前排雷 , 从中国短期经济需求上来看 , 结合以上分析 , 对房地产经济是发展需求重要 , 还是风险释放重要?
2022年的当下 , 美联储的加息还在继续 , 按照当前的形势来看 , 接下来美联储还要继续加息 , 继续收紧全球流动性 , 继续逼各国自爆 , 引发全球经济危机 。
短周期内强美元的威胁警报持续 , 那么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就没有放开的可能 , 甚至连最基本的信用放大功能 , 都要被严格管控起来 。
国家短周期内主动遏制房地产经济 , 实际上也是在等全球加息冲击转向 , 而这样的转向没有明确出现以前 , 中国房地产没有条件 , 也没有可能 , 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轨道上面 。
从中期来看 , 房地产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 能够提供的边际效果 , 已经不值得期待了 。
过去二十年 , 房地产纵然有千般不好 , 但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确实是起到了支柱性作用的: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 。过去二十年 , 我们属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要想发展经济吸引投资 , 你得建设大量良好的基础设施 , 提供大量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工业园和厂房 , 乃至于提供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 , 这样企业才能落地办厂 。
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政策优惠 , 这都涉及到个钱字 。那钱从哪儿来?光靠吃农业剪刀差和低端工业的慢慢积攒那就太慢了 。所以房地产就成了一条捷径 。人们手里有了点钱 , 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改善居住品质——这是刚性需求 。通过卖地建房 , 把钱从民众手里收上来 , 一方面改善了买房者的居住品质 , 另一方面政府也有了钱 。
而这还不是大头 。毕竟买房者手上的钱也是有限的 。光靠存量财富的转移依旧太慢 。这时候房地产就扮演了信用放大工具的作用 。通过房贷这种形式 , 给居民发放购房贷款 , 将居民未来二三十年部分收入一次性的预支——这些钱除了建房子的消耗和开发商、银行利润 , 其他就成为卖地收入 , 进入地方政府的腰包 , 成为其发工资、保民生 , 尤其是兴建基础设施以及招商引资的投入资金 。
推荐阅读
- 喝太多奶茶对身体有害吗 喝奶茶生育能力真会下降吗
- 如何学会种萝卜 怎样种萝卜
- 仰卧起坐能治腰疼吗 腰疼做仰卧起坐会缓解嘛
- 崇明北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 崇明陈家镇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国家疾控中心和卫健委这两个部门有什么区别?谁主导疫情的防控?
- 孕妇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孕妇为什么容易抑郁症
- 中蜂在六月份会分蜂吗 中蜂在六月份会分蜂吗
- 为什么运动多了也会引发痛风 有痛风可以野外徒步吗
- 感冒按摩会好点吗 按摩对感冒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