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 , 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 , 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 , 缺一不可 , 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 , 那么我们猜想一下 , 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
三、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 ,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 , 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题 , 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
四、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使用机械是否省功 。
2、指导学生探究实验 。
3、分析实验数据 , 启发学生讨论归纳出功的原理
提出问题 , 猜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 , 设计实验方案 , 并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 。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知识 , 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 , 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
五、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 , 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组进行本节课的评估与交流 。
课后小结
不论是否考虑机械本身重 , 使用机械要省力就要多费距离 , 要省距离就必须费力 , 要想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这就是功的原理 。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
l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
教学资源: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 , 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模块一:引入新课 , 建构速度的概念 。
【环节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 , 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 , 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 , 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 , 猎豹追捕鹿 。
此时 , 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 , 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
演示实验: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 , 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 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 , 根据前面三个事例 ,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2.交流总结;
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 , 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 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 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 ,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
【环节三】创设情境 , 建构速度概念
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 , 时间也不相同时 , 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1.创设情境
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
推荐阅读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带表格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模板
- 描写夏天的作文700字初中作文 描写夏天七年级作文700字以上
- 适合初中班级的十条班规
- 黯然是什么意思 煎熬是什么意思
- 物理学家杨振宁排第几
- 物理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物理课堂教学总结5篇
- 初中毕业想考模特学校,初中毕业想考模特学校分数线多少?
- 物理课堂教学情况总结 物理课堂教学教师总结5篇
- 中学物理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中学物理教学论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目录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