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六 )


<讲解库仑定律>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
2.数学表达式:
(说明),叫做静电力常量 。
3.适用条件:(1)真空中(一般情况下,在空气中也近似适用);
(2)静止的;(3)点电荷 。
(强调)库仑定律的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公式在形式上尽管很相似,但仍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 。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
<达标训练>
例题1:(通过定量计算,让学生明确对于微观带电粒子,因为静电力远远大于万有引力,所以我们往往忽略万有引力 。)
(过渡)两个点电荷的静电力我们会求解了,可如果存在三个电荷呢?
(承前启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因此,多个点电荷对同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 。
例题2:(多个点电荷对同一点电荷作用力的叠加问题 。一方面巩固库仑定律,另一方面,也为下一节电场强度的叠加做铺垫 。)
(拓展说明)库仑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虽然给出的是点电荷间的静电力,但是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 。所以,如果知道了带电体的电荷分布,就可以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带电体间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了 。而这正是库仑定律的普遍意义 。
<本堂小结>(略)
<课外拓展>
1.课本第8页的“科学漫步”栏目,介绍的是静电力的应用 。你还能了解更多的应用吗?
2.万有引力与库仑定律有相似的数学表达式,这似乎在预示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课后请同学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
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5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
2. 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 p-V 图象的物理意义 。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 。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5.教学流程:(略)
6.教学过程
6.l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变形的乒乓球在热水里恢复原状
乒乓球里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气体的压强就随着增大,同时体积增大而恢复原状 。由此知道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之间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章我们研究气体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 。
对于气体来说,压强、体积、温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高中阶段通常就用压强、体积、温度描述气体的状态,叫做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它的三个状态参量都不变时,我们就说气体处于某一确定的状态;当一个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其他状态参量发生变化,我们就说气体发生了状态变化 。这一章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气体状态变化的规律 。
出示课题: 第八章 气体
师问:同时研究三个及三个以上物理量的关系,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呢?请举例说明 。
生:控制变量法
比如要研究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温度不变,再如要研究气体压强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需要保持质量和体积不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