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数据怎么样数据造假、内容灰产、KOL逃离( 二 )


长此以往,小红书也陷入无法区分真实分享与广告文的尴尬境地 。

小红书数据怎么样数据造假、内容灰产、KOL逃离

文章插图
而令很多KOL不解的是,在目前小红书的信息流推荐机制下,正常帖子很难获得流量,反而是一些乱七八糟、违背常理的帖子,得到了更多关注 。
莎拉冬娃透露,小红书此前对KOL没有审核机制 。她在其他平台发布健康类文章时,都会要求出示相关资格证书,但小红书没有任何要求,也不会提示用户甄别此类信息 。
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下,优质内容得不到关注,这也导致KOL逐渐丧失了创作热情 。
“小红书一直在努力改进,但这个努力与想在小红书捞钱的人相比,只是大海里的一瓢水 。”莎拉冬娃感叹 。
下架背后:已经开展史上最严管控意识到内容生态出现问题后,小红书也开始了“自救行动”,对内容管控日趋严格 。
7月17日,小红书发布了反作弊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二季度,平均每5分钟清理18.6个刷量账号、168个虚假点赞、135个虚假收藏、571个虚假关注;同时,平均每天清理刷量笔记4285篇 。
陈涵明显感觉到,小红书的管制在趋于严格 。“最近两个月,小红书隔三差五就会封几个号 。大家人心惶惶,现在我认识的KOL也不敢刷数据了 。”陈涵说 。
“小红书的算法这两个月在频繁调整”,张扬提到,最近几乎每天都在和团队商讨,他们发现小红书的内容管制越来越严格,经常出现笔记因为个别关键词违规,而后被限制、被删除的情况 。
强力管控下的结果差强人意 。陈涵每天会刷小红书,她看到很多夸张夸大、打擦边球的文章,流量依旧不错 。她提到,之前小红书也在公告中对类似的内容予以“警告”,甚至以非公开的方式联系了部分KOL,让KOL自查 。但在陈涵看来,虽然KOL删掉了几篇文章,但这些动作的效果微乎其微,目前这类内容的流量依然很高 。
小红书数据怎么样数据造假、内容灰产、KOL逃离

文章插图
同时,为了净化平台生态,小红书也逐步开始提升了平台KOL标准 。5月,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平台升级说明》,将品牌合作人的门槛提高至粉丝数≥5000,并且近一个月的笔记平均曝光量需要≥10000 。
这项升级发布后,留存下来的KOL成为了香饽饽 。“小红书调整策略后,所有留下来的品牌合作人都涨价了,很多MCN机构也开始到处抢人,部分表示愿意签下品牌合作人,甚至是签约后不抽取KOL的广告分成 。”陈涵说 。
为了管控广告内容,小红书也在去年7月成立了泓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KOL可以选择不加入相关MCN机构,直接和小红书官方签约 。
但是张扬认为,小红书还是“慢了一步” 。
“过去两年小红书一直在快速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快,但直到今年315之前报道出来刷量代笔的问题,平台才开始真正注重监管 。到现在和广告相关的平台和计划都没有完全落实 。“张扬提到 。
陈涵则真实经历了这种“慢” 。小红书“品牌合作人计划”升级后,为了避免被清出局,陈涵急忙签约了小红书官方MCN机构 。
“但是交易平台到现在也没上 。”陈涵记得,小红书之前有要求,KOL的所有广告都需要从小红书提到的交易平台下单,但小红书至今没有给出一个清楚的规划,还在内测中 。
这个本该6月推出的后台,到现在还迟迟没有上线 。一场声势浩大的广告整治,最后平淡收场 。“交易平台没上期间,你还是跟以前一样,接私单就接私单,软广也行,硬广也行,反正都随便 。”陈涵说 。
小红书对广告的监管也存在着“自我矛盾” 。
如今打开小红书App,很多分享会被标上“广告” 。广告公开化,是品牌合作人计划希望导向的结局 。“小红书目前的导向就是希望所有商业笔记都走品牌合作人,和素人分享区分开来 。”陈涵提到 。
但是张扬认为,小红书比较尴尬的一点在于,算法很难辨别一个帖子是真实的分享,还是只是一篇更软形式的商业种草文 。
小红书数据怎么样数据造假、内容灰产、KOL逃离

文章插图
小红书App上部分帖子标上了“广告”
部分KOL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怀疑自己的账号被限流、被屏蔽,突然被封号也已经是小红书KOL圈的常态 。“有的KOL就是自己买了东西分享,都被警告了 。他们只能在后台申诉,上传购买截图,然后这篇笔记才会被放出来 。“张扬提到 。
腰部KOL生存尤其艰难 。“我熟悉的20万到50万粉丝的KOL,虽然没有太大影响,但小红书平台的政策霸道,有一种‘我走我的路,让你们无路可走’的感觉 。”一位网红经纪人告诉锌财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