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板书设计,滕王阁序板书设计PPT( 七 )


4.虚实相衬之美 。
“渔舟唱晚”四句,写的是生活之乐和自然之乐 。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
(二)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1.“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 。
2.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 。
3.“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两个短句,点明了时令,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下面对秋景的描绘 。
5.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个四六句,“四字”托出叙述主体,“六字”作描绘、渲染,意在指出阁在山水形胜之地
6.“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 。用三字句,加快节奏 。仅用六个字,就极简练概括地写出登阁的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
7.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 。
8.“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
9.“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又变而为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绘出雨后天晴的.景色,由此引发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 ***。
10.“渔舟唱晚”,写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候鸟之歌 。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
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 。
三、拓展延伸 再读品味
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
四、小结作业
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再读文章,体会作者抒发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感受作者“居卑位而有为”的进取精神 。
板书设计
滕王阁序
王勃
晚秋暮色图
色彩变化 远近变化
上下浑成 虚实相衬

滕王阁序板书设计,滕王阁序板书设计PPT

文章插图
5滕王阁序教案《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 。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训练 。
3.积累文化知识 。
【教学重点】
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 。
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 。
【教学设想】
教学 ***
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文化知识 。
2.教学可分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 。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之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课前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 。苇叶纷下,芜杆迁黄 。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 。离人频顾,羁客成伤 。中夜不寐,林下彷徨 。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
1999年,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今天,我们的任务一是背诵这篇千古名篇;二要学写一段文言 。
(解说:同年人的成功对学生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新奇的任务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一般只要求学生读懂、会背,进行文言文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似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但恰恰如此,才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 ***。)
 二、解题
 1.关于本文的写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