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气自华是谁的诗,满腹诗经气自华什么意思?( 四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 。苏轼写到这里,似乎完全忘记了此诗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了 。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 。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 。“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 。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
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 。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
5富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出自一首诗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出自古诗《和董传留别》,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 。
原文:“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翻译: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
赏析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 。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 。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 。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
历史: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 。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
6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哪首诗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和董传留别》 。
《和董传留别》
作者 苏轼朝代 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
译文: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
扩展资料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
【满腹经纶气自华是谁的诗,满腹诗经气自华什么意思?】好了,关于满腹经纶气自华是谁的诗和满腹诗经气自华什么意思的分享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通过这篇文章了解的如何了?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没有问题,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