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必看技巧( 三 )



当然,练也不是盲目地练,作为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地练练自己的薄弱环节,已经掌握的知识就不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了 。
三、强化记忆
语文学习离开了记忆的话,将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去想想 。我们有的同学成绩提高不快,就是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是在死学而不是巧学,学习效率提不起来,所以进步就不快 。那么有没有提高学习效率的记忆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人都有记忆,但是善于利用它的则极少 。一个人只要掌握了记忆的技巧,记忆力就会得到惊人的提高 。下面我们就列举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借鉴 。
1、要有“记住”的紧迫感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体会:课堂提问前看书,记忆效果比较好;考试之前学习,记忆效果比较好 。其原因在于记忆的目的明确,因为害怕记不住,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这种非记住不可的紧迫感,使得记忆的效果大大提高 。
学习实践证明,记忆任务明确,目的端正,就能发掘出各种潜力,从而取得较好的记忆效果 。一般来说,重要的事情遗忘的可能性比较少,就是这个道理 。
不少学生总抱怨自己的记忆能力太差,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端正,学习缺乏强大的动力,不善于给自己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因此在学习时,就没有“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记忆效果很差 。可是自己又不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记忆力差,再去学习时,又缺乏“一定要记住”的信心,结果就更加记不住了,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有了“一定要记住”的认识,又有了“一定要记住”的信心,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好的 。
2、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理解记忆就是要尽量通过思考,待对知识理解之后再记忆,这就不是死记硬背了 。通过理解,将知识系统化,使所要记忆的内容纳入知识的体系之中,成为体系的一部分,这样就更容易记忆 。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黑板上写了20多个名词:信封、纽扣、杯子、碗、邮票、线、茶叶、勺、糨糊、剪刀、水壶、碟、信纸、针、炉子、筷子、笔、衣服、火柴、酒杯 。让学生记三分钟后,进行默写 。结果,凡是默写比较好的,都把20个名词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组:与喝茶有关的(杯子、茶叶、水壶、炉子、火柴)写在一起;与缝纽扣有关的(纽扣、线、剪刀、针、衣服)写在一起;与吃饭有关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写在一起;与通信有关的(信封、邮票、糨糊、信纸、笔)写在一起 。由于这些学生能联系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识,找到了这20个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记忆的效果就比较好 。
3、要及时复习,反复复习
为什么要及时复习呢?因为遗忘过程有它的规律 。科学实验证明,在学习材
料刚刚记住的时候,经过1小时再检查,发现只能记住学习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内容全被忘记了;经过一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33%的内容,而67%的内容被忘记了,六天后,再检查,只记住了内容的25%左右 。
可见,在学会和记住了某些知识后,紧接着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遗忘 。因此,必须在还没有遗忘之前进行复习,反复记忆,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
综上所述,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课后复习,反复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对策 。
4、注重兴趣、系统概括记忆
可通过编故事、口诀、谐音等方式把枯燥的东西变得生动可感,有利于记忆 。如我们学过的句子成份口诀:主谓宾来定状补,各种成份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语前状后又补 。碰到定补难分清,与谁密切就属谁 。
在对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用列表、提纲的方式,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也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
5、读写忆用,协同回忆
在记忆过程中,手、脑、口、耳等共同参与,效果更好 。我们的要求的边读边写,边记边忆道理就在于此 。如我们要求的“忆”,就是在重复识记的过程中,回忆再现 。换句话说,就是在背记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 。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自己校对,不断重复,直到背熟为止 。不少同学在学习时,一遍遍地看书,很少合起来回忆一下书中的要点、思路等 。结果书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 。由于书一看就懂,不费脑筋,所以大脑兴奋不起来,常看到有的同学看着书就睡着了 。如果在学习时不断尝试回忆,把想出来的内容先写在纸上,然后再看书使头脑处于一种积极活动的状态,记忆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当然,有的同学担心尝试回忆太费时间,实际上尝试回忆所用的时间是越来越少 。表面上看尝试回忆是一种“信息的输出”,实际上信息在“输出”的过程中,又被进一步加工和强化了 。尝试回忆次数越多,记忆越牢 。如果急于赶进度,每天不去回忆好内容,看起来天天都学了不少新内容,但实际上忘记的内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来 。如果算总帐的话,还是尝试回忆法的收获大,花费时间少,记得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