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周转率多少合适 总资产周转率( 二 )


每次货币流通,企业都会得到一笔收入 。货币流通次数越多,企业收入就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是总收入除以周期所涉及的总资产,即一年中总资产的周期数,衡量资产周期的速度,即效率 。
企业要想提高投资回报,必须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入手 。
我们详细分解效率指标,看看有哪些影响因素 。在实际的商业决策中,评估一项资产的效率就是将项目的收益除以相应的资产 。衡量的指标很多,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 。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这意味着应收账款一年周转4次,三个月周转一次 。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平均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销售东西,直到货款全部收回 。再比如“存货周转率” 。一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是3 。购买原材料、制造产品和销售产品平均需要四个月 。
数据显示,将中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两个指标相加,大约需要160-170天 。也就是说,一年之后,企业的日常业务只能转两次 。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企业在疫情期间三个月都无法生存,因为他们的资金大部分都是积累在应收账款、存货甚至固定资产中 。一旦现金不能顺利回流,企业就很难正常周转 。
行业的下沉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
在定义了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框架之后,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我们来看看行业环境的影响 。在这方面,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分析工具“五图” 。
第五,决定一个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在于五种力量: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买方的谈判能力和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
以上三种力量反映了行业的竞争环境 。
行业竞争越激烈,企业净利润越容易下滑 。回到刚才的财务公式,我们发现行业的竞争环境会明显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率 。
五图中下部的两股力量,反映了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环境 。
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时,下游企业(买家)的选择就越多,议价能力也相应提高 。同时,当买方更强时,也可以向企业争取更长的账期 。
企业与其上游(供应商)的关系取决于原材料行业的供需关系和企业的规模 。当企业上游实力较强时,原材料价格会上涨,企业利润会被压缩空,供应商也会要求企业更快支付原材料账单 。
这样一来,一方面企业需要更早地向供应商付款,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来自买方的延期付款 。那么,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就会变慢,效率也会相应降低 。
因此,行业的外部环境不仅会影响效率水平,也会影响效率水平 。
第五个计划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但没有告诉我们不同行业的投资回报,也没有展示某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上市公司涉及的228个子行业,提取过去24年的数据,发现一些基本规律,帮助我们思考行业的发展变化 。
首先我画了一个坐标图,坐标是净利润率(效益);横坐标是总资产周转率(效率) 。
企业的资产总回报是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的乘积,也就是说,如果在坐标图中随机找一个点,这个点到水平坐标和垂直坐标的距离和坐标图一起形成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面积就是企业的资产总回报 。
我利用过去24年上市公司覆盖的228个细分行业的数据,研究行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研究发现,大多数行业的趋势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即从“高利润、低周转”到“低利润、高周转” 。具体的变化路径是从左上角到左下角再到右下角 。
为什么呢?
在“左上角”阶段,整个行业处于高利润水平,所以竞争并不激烈;然而,随着更多企业的进入,竞争的加剧将降低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换句话说,竞争会拉低这个行业 。
在坐标图中,竞争的加剧会使整个行业走向“左下角”,无法维持原有的投资回报,整个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 。
在竞争的压力下,一些企业提高了管理能力,使内部运营更加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在走出这一步之前就已经在行业中消失了 。幸存企业引领行业进入右下角“低利润高周转”区间,整个行业进入成熟阶段 。
从快速成长到优胜劣汰,再到涅槃重生到成熟稳定,是大多数行业已经走或将走的路 。左上角的快速增长到左下角的优胜劣汰是一个行业下沉的过程,这几乎是所有行业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商业环境瞬息万变的行业,下沉往往来得更快 。
那么,企业如何应对行业下沉的铁律呢?不是“向上”就是“向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