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双循环” 发展动向( 三 )


三省一市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大做强区域经济的必由之路,是通过协调合作,将局部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 。

上海洋山港集装箱码头 。本版所有图片均据新华社报道 。
突破障碍
开启“双循环”为省长第二脉
三省一市合作越来越频繁,但距离目标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提升畅通循环的能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
在四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提到了同一个发力点,而这些发力点正是长三角顺利“双循环”的精准穴位 。
创新是穴位之一 。上海提出制定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在科技创新合作、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浙江和安徽提到了同一个名词: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科技带来的新生产场景和新消费场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 。
“当前,科技创新更加强调交叉和前沿,科技创新要交叉,产业创新要面向前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张晓建表示,长三角一体化为科技和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前沿交汇点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优质高校众多,可以充分交流碰撞,企业和行业也可以交叉合作 。
这就是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内涵 。抓住这一基本点,夯实国家乃至全球科技高地基础,将是长三角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底层保障 。
对外开放是另一个关键点 。经济学上有一个“国内市场效应”,就是一个产品在中国有大市场,在中国有竞争力,必然有国际竞争力 。
“长三角的竞争力在中国首屈一指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长三角不仅要率先融入统一市场,更要在更好融入国际循环中发挥引领作用 。两方面都要率先探索、率先突破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说 。
港口一体化是这种合力最突出的体现 。浙江、安徽分别提到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管理,加快构建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深化港口协同发展,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加快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共建 。
虽然江苏没有具体提及港口一体化的内容,但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江苏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宏生告诉采访人员:“我们一直在与其他两省一市合作,加密南京至洋山快线和南京至宁波集装箱班轮航线,推动长江南京以下港航通道畅通高效 。”据了解,目前江苏港口集团下属港口至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江海中转航线服务效率明显提升 。
最后一个穴位还是一个老式的屏障问题 。黄认为,行政壁垒仍然是长三角地区构建统一市场、形成畅通内循环的最大障碍 。
“关键是打破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 。”他认为,国内贸易自由化和要素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来自行政边界,行政边界成为经济壁垒 。“因为每个地方都要追求区域内GDP的最大化,所以也要考虑区域内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这会和经济一体化产生冲突 。”
通过这四份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会得到进一步解决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长三角打破行政壁垒的先行区,出现在上海、江苏、浙江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去年,这个“试验田”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重点,形成32项开创性制度创新,形成“行业共治、制度合法、市场运作”的跨领域治理新格局 。
安徽虽然没有进入这个“试验田”,但步伐不愿意落下,建议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起扩大“一网统管”“一卡服务”覆盖面,从民生角度破除行政壁垒 。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协商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这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难点 。既有经济和行政机制,也有市场机制和政策协调机制 。”黄对说道 。
从四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局长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决心 。面对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目标,这个生机勃勃的河口三角洲未来可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