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古诗的意思「赠汪伦古诗的意思翻译视频」( 二 )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 。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 。”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
4古诗《赠汪伦》及诗意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 。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 。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
④不及:不如 。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 。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 。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 。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
5《赠汪伦》古诗的意思是什么?译文: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
全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
扩展资料: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 。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 。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 。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
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
【赠汪伦古诗的意思「赠汪伦古诗的意思翻译视频」】关于赠汪伦古诗的意思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