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之死 茅侃侃自杀( 二 )


但之后的一切让许昌有些始料未及,按照许昌的说法,他主外,茅侃侃主内,“我当时都联系好了不少单位,就等软件开发出来就可以合作了,但东西迟迟出不了,我也着急 。”许昌说,茅侃侃和他的合作最后只持续了一年多,“最后软件一直没开发出来,项目就不了了之了 。”
在许昌的印象当中,茅侃侃是个比较随意的人,这不仅表现在穿着上,性格上、工作上亦是如此,“有时候,他要找灵感,就会一连十几天,二十天不出现,也联系不上 。”之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许昌还紧张了很长时间,但后来,渐渐也就习惯了,许昌将这总结为性格所致 。
许昌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采访人员,茅侃侃没有上过大学,是自学成才,这一度让许昌特别佩服,所以在当时开公司的时候,许昌也很少过问软件开发的进度,“我也不懂,偶尔问一次,他就说正在弄 。”
那时候的许昌是相信茅侃侃的,因为他相信茅侃侃“怪才”、“奇才”的称谓,“他确实还是比较有才的,但是太年轻了 。”
2009年,软件一直没有开发出来,许昌觉得两人无法继续合作下去了,“忘了当时什么情况,反正就是不联系了 。”
这些年来,许昌没有再关注过茅侃侃,只是偶尔看到他的消息 。
得知茅侃侃自杀的消息,许昌特别震惊,对此他觉得很遗憾,“还是太年轻了 。”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看法新闻 作者:张蕊 李阳煜责任编辑:李天奕_NN7528

茅侃侃之死  茅侃侃自杀

文章插图
2“IT狂人”茅侃侃:21岁创业,身家过亿;35岁负债千万,选择自杀诸位对上面4位才俊有印象么?
他们是曾经大名鼎鼎的“京城IT四少”,从左至右依次是戴志康、李想、茅侃侃、高燃 。
他们都是“80后”,在2006年被媒体推崇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从而名闻全国,成为众多有志青年的事业偶像 。
转眼十多年过来,戴志康、李想、高燃目前依然是行业标杆人物,唯独茅侃侃己经在几年前自杀辞世 。
“IT狂人”茅侃侃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下面就看看他的人生故事 。
在业界,茅侃侃有“混世魔娃”的称号 。
1983年5月,茅侃侃出生于北京,家境普通,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是公司普通职员 。
茅侃侃是家中独生子,自然很受父母宠爱,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难免有任性一面 。
茅侃侃和同龄学童更大的不同是,他特别喜欢玩电脑,这是因为父亲是工程师而家里有电脑的缘故 。
而且,茅侃侃痴迷电脑,父母也是持赞许、支持态度 。
通常,茅侃侃都是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晚饭后就一个人闷在小屋里弄电脑,往往到12点才罢手 。
如此的痴迷与拚劲,茅侃侃自然是电脑高手 。
他不仅 ***游戏 打得好,而且到12岁的时候,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玩法,还能自己动手开发一些小程序,14岁开始在《大众软件》等电脑杂志上定期发表文章,这是当时很多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水平 。
1995年9月30日,我国社交平台的领跑者“瀛海威时空”投入运营,还在读初一的茅侃侃就申请成了它的首批论坛版主,也是最年轻的BBS版主 。
在瀛海威时空,茅侃侃犹如鱼儿得水,他热衷于他的程序论坛,总是想出各种招儿去维持论坛的发展 。
在周末,他还组织联谊活动,把论坛的人招呼到一块儿聊天,探讨行业发展 。
在校内(北京育英中学),茅侃侃也是电脑“大咖”,那时候,以他为主力的校代表队常常参加北京市的各种计算机比赛,难遇对手 。
毫无疑问,学生的主体任务是文化学习,茅侃侃在副业(电脑)上花费时间太多,势必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 。
读到高一,茅侃侃的“麻烦”不期而至:地理会考不及格,补考,还是不及格,于是,按照相关政策,他的高考资格没有了 。
这样的事在北京育英中学是史上之一次,众人愕然,他的家人同样难以接受 。
茅侃侃反而心中窃喜,因为他早就想不读书,专注电脑了 。
父亲通过关系安排儿子回老家(四川成都)重改学籍,重修外地课程,以图“曲线”重获高考资格 。
无奈茅侃侃的去意己决,在老家学校没停留多久就返回北京,作为辍学生,正式步入IT江湖 。
茅侃侃“自绝”读大学的机会,他的母亲内心难免难过与失望,但是,母亲还是给了儿子安慰与鼓励:“干什么事情,你自己选择,但只要选择干什么,就一定要干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