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是几年级的课文 送东阳马生序( 七 )


僵劲:僵硬 。
媵人: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 。持汤沃灌:指拿热水喝或拿热水浸洗 。汤:热水 。沃灌:浇水洗 。
衾(qīn):被子 。
逆旅:旅店 。
日再食:每日两餐 。
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
朱缨宝饰:红穗子上穿有珠子等装饰品 。
腰白玉之环:腰间悬着白玉圈 。
容臭:香袋子 。臭(xiù):气味,这里指香气 。
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
缊(yùn)袍:粗麻絮 *** 的袍子 。敝衣:破衣 。
耄(mào)老:年老 。八九十岁的人称耄 。宋濂此时已六十九岁 。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
【创作背景】:
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去朝见,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下了此篇赠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以勉励他人勤奋 。
【表达主题】: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在这篇赠序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全文结构严谨,详略有致,用对比说理,在叙事中穿插细节描绘,读来生动感人 。
【名家点评】:
辽宁省作协主席、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充闾《中国好文章·你不能错过的文言文》:“本文通过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迫切、境遇的艰难,勉励马生等太学生刻苦向学,期于有成 。感情真挚,语重心长,说理透彻,颇具感人力量 。”
【历史评价】:
刘基曾评价宋濂的,送东的前五个自然段,从不同侧面,用多种表述手法,充分叙述和阐明了勤奋好学的重要性,以及应秉持的精神、态度 。最后一个自然段,才简要说及题意:因为马生进见,又因为马生年轻善学,所以著文勉励马生 。
这种别具一格的文章结构布局,可以说是先“宾”后“主” 。“宾”,着力叙事说理、笔墨酣畅,因而水到渠成,可以自然过渡到“主”——惜墨如金地点明题意 。
全文分三大部分,行文紧凑严密,前两部分是从对比中阐发主旨,后一部分扣紧赠序文体,说明写作意图 。文章有情有理,不空谈,令人容易接受 。之一部分是作者叙述自己的求学时期,如何不辞劳苦,不避艰险,不计客观条件,虚心求学的学生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之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他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阳马生序》可谓其散文中的佳作,体现了其长者之风、大家之范,其中之美值得细细品味 。
关于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