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三 )


清明节习俗-荡秋千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 。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
清明节定制拍摄柳树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 。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
蹴鞠,清明节的一个习俗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 。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 。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
清明节习俗-斗鸡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
清明节习俗——蚕花节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 。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清明节相关诗词
清明节是几月几日

文章插图
清明节的习俗颇多,古代文人雅客也总喜欢以清明节为题,涌现了诸多精美诗词 。下面小编摘抄了几篇跟大家一起欣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 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清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 晏殊《破阵子·春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淡荡春光寒食天 。——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