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二 )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 。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中国有些地区庆祝春节龙舟节,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金钱龙 。招龙信仰有两个目的:一是请龙回来,造云造雨,祈求农业丰收;第二,龙是各种昆虫之神,龙来了,各种昆虫都会躲起来,有利于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 。江苏南通民间用面粉做桃和牲畜 。蒸熟后,他们把它们放在竹签上,然后晚上放在田里 。他们认为这是给百虫神和祖先的食物,祈求祖先赶走虫灾,希望百虫神不要伤害庄稼 。
那一天,食物的名称一般都加上“龙”的称谓 。吃饺子叫“龙耳”,吃春饼叫“龙麟”,吃面叫“龙须肉”,吃米饭叫“龙子”,吃馄饨叫“龙眼” 。
女人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黑龙在这一天会抬头看世界,用针会刺到龙的眼睛 。女人起床前,念“二月二,龙会抬头,龙不抬头,我就抬头” 。起床后,我要用灯笼照亮房梁,一边照亮一边念“二月二,照亮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身” 。有的地方,女人因为怕伤到龙皮就不洗衣服了,等等 。
二月初三是文昌(主宰名利之神)的生日 。这日本秀才拜文昌,求科举 。按照老习俗,孩子们在二月二日写笔礼,表示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进士要行四礼,即开笔礼、进士礼、谢礼、状元礼 。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份礼物 。提笔是写文章的开始 。仪式主要包括祭拜孔子雕像、教授最基本的做人道理、赠送文房四宝等 。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1 。吃龙林
由于二月二日是龙抬头的日子,所以许多食物都与龙有关 。在北京地区,这一天常吃春饼,称为“吃龙麟”,搭配“合菜”吃更为讲究 。什锦蔬菜是把瘦肉丝和菠菜、豆芽、大蒜等蔬菜一起炒 。吃的时候,把春饼分成两份,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拌上蔬菜,卷成筒吃 。面条和饺子在北方也很受欢迎 。
在天津,还有一种别样的炸龙林 。据中国吃货网民俗专家介绍,2月2日是“龙抬头”的日子 。所以这一天的民俗,吃饭都带一个“龙”字 。比如吃饺子叫“龙的耳朵”,吃米饭叫“龙的儿子” 。天津人在这个节日里吃“只有一份”:讲究吃“炒红烧” 。
“炸红焖子”之所以叫“炸龙麟”,是因为银白色的红焖子被切成扁平的片,像龙鳞一样一字排开 。每条“龙”的两边都炸上了黄排骨,以示对“懒龙”的惩罚,并敦促它尽最大努力控制水,以带来丰收 。
中国王驰餐饮网提醒,天津的红烧饺子和各地的凉粉、粉条属于同一类食物 。它们和淀粉一起在水中煮,变成液体,然后冷却 。天津扒鸡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 。用平锅焖,少放油,小火煨至两面微焦 。趁热装盘,淋上芝麻酱、蒜泥、醋、酱油等配料,搭配主食馅饼或烤饼食用 。清香爽口,回味悠长 。
民俗学专家说红烧饺子和果冻一样凉 。临近初春,人体内的阳气正在萌芽,春天有时会很冷 。红烧炖肉趁热吃,兼顾寒热,与时令季节搭配十分恰当,可见中国饮食的养生之道 。
2 。引用天龙
[h/]当春节来临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提着灯笼去井边或河边打水 。他们回到家,点上一盏灯,点上香,奉上一份礼物,然后理发(按照惯例,正月理发是为了杀我舅舅) 。在古代,人们把这个仪式称为“引天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面条、炸油饼、爆玉米花,比“摘龙头”、“吃龙胆草”、“金豆开花,龙王升天,云雨霏霏,五谷丰登”更能庆祝吉祥之际 。
3 。剃须水龙头
俗话说“龙抬头,不下雨 。”龙是吉祥之物,是风雨的主人 。农历二月初二,人们祈求龙抬头,造云造雨,滋润万物 。素有“农历二月初二刮水龙头”的说法 。中国人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光头会让自己的运势大放异彩 。所以民间有句谚语说“二月二剃头,一年四季神清气爽” 。2月2日,每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此外,在我国,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正月里剪头发,舅舅就死了”,所以很多人在腊月里剪完头发后,一个月都不去理发店,直到2月2日才解禁 。然而,这种民间禁忌近年来逐渐减弱 。
二月二是龙被蛰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一直以龙为图腾 。这一天“剃龙头”体现了人们对龙的祝福的美好愿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