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来历及习俗( 二 )


《礼记》:“祭日于坛 。”孔英达书:“这叫春分 。”这种习俗代代相传 。潘荣弼《景帝纪圣岁》:“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是国之大典,民不可祭之 。”清代春分前后,宫中各祠庙都有大臣祭祀,贵族家庭、士绅也在当天到祠堂祭祀 。南朝宗楚所撰《荆楚年谱》记载:“春分之日,百姓在房屋上种下扑火草 。有鸟黑如黑,鸡先啼,民等此鸟入田,盼之 。”明代山东淄川,那一天种树酿春酒,酿凉酒 。《文水县志》载:“春分上,酒拌凉酒,花嫁接 。”
春分期间,东亚槽明显减弱,西风带脊活动明显增强 。从蒙古到东北,经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 。低压运动将冷空气空引向南方,北方地区风大、浪大 。当长波槽东移时,在冷暖气团交汇的影响下,春末将出现持续阴雨寒冷天气 。
春分期间,除高寒山区和北纬45°以北地区常年冬季外,全国各地日平均气温稳步回升至0℃以上,严寒已过,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和黄淮平原 。日平均气温几乎与沿江、江南多雨地区同时升至10℃以上,进入了明媚的春天 。辽阔的大地上,岸绿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花红,李白迎春黄 。华南是一片晚春的景象 。根据气候规律,此时江南降水迅速增多,春季进入“桃花汛期” 。春雨贵如油的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地区,降水仍然很少,抵御春旱威胁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
“小麦春分起床,一瞬值千金 。”北方春季雨水少的地区,要抓紧春灌、节水、拔节施肥,注意防范后期霜冻和冻害;南方仍需继续做好排水防涝工作 。江南早稻育秧和江淮地区早稻育秧已经开始,早春天气变化频繁 。要注意冷空空气来时浸种催芽,冷空空气结束时播种 。www.yw11.com命名网农历查询
《二十四节气》:“二月中旬,半时,九十日半时,故称之为分 。秋天是同义词 。”《春秋丰露,阴阳出入,下篇》云:“春分,阴阳各半,故寒暑昼夜平 。”
春分也是一个节日和祭祀庆典 。古代皇帝有春天祭祀太阳,秋天祭祀月亮的礼制 。周皇帝在祭坛上祭天 。《二十四节气》:“二月中旬,半时,九十日半时,故谓之分 。”此外,《春秋满露,阴阳出入,下篇》说:“春分时,阴阳各半,故昼夜寒暑 。”
[h/]春分的习俗

春分的来历及习俗

文章插图
春分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 。活动有:一 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 。并在风筝上写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 。二 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三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 踏青挑菜没心情 。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1 。垂直蛋
每年春分那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千千做“竖蛋”实验 。目前很难证明,为什么这种被称为“中国习俗”的把戏,会成为一种“世界游戏” 。不过游戏简单有趣:选择一个光滑对称的刚下了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竖在桌子上 。虽然有很多失败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 。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机,所以有“春分到了,蛋都好看”的说法 。立起来的蛋非常漂亮 。
2 。吃春季蔬菜
过去四城有个不检点的习俗,叫“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生苋菜,村民称之为“春蒿” 。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摘春菜了 。在田野里搜寻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又绿又细,大约一个手掌的长度 。采摘下来的春菜,一般都是家里用鱼片“熬汤”,称为“春汤” 。有句顺口溜说:“春汤填脏,洗肝肠 。一家人,老老少少,平安健康 。”慢慢地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在一年的春天,人们祈祷的是一个和平的家和一个强壮的身体 。
3 。送春牛
春分就要到了,到时候会有挨家挨户送春牛的画面 。图中农历的节气印在两张红纸或黄纸上,还印有农民的耕田图案,称为“春牛图” 。给图的是民间好脾气的歌手,主要说一些春耕、吉祥之类的话 。每去一户人家,他们就更高兴,看到什么说什么,直到主人高兴了,给钱 。虽然说出来的话很随意,但是每一句都有很美的韵脚 。俗称“说春”,说春的人叫“春官” 。
4 。粘麻雀嘴
春分那天,农民按照习俗放假 。家家都要吃汤圆,要煮十几二十几三十个汤圆,不用包,用细竹叉放在室外田埂上,叫粘雀嘴,防止雀伤庄稼 。春分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 。尤其是在春分那天 。甚至成年人也参与其中 。风筝分为王耔风筝、鲢鱼风筝、糜蛾风筝、雷公冲风筝和鱼儿光风筝 。最大的风筝有两米高,最小的风筝有两三英尺长 。市面上有风筝,很多都很小,适合小孩子玩,而大部分都是自己糊的,飞的时候还得互相较劲,看哪个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