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丝海棠名字由来,垂丝海棠俗名?( 三 )


编辑本段文献记载
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 。这里所说的四品指的是: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这就是“海棠四品”的由来了 。《广群艳谱》把海棠喻为“花中神仙”,更有人以为海棠花应居花中之一 。《花镜》载:“海棠之有垂丝,非异类也 。盖由樱桃树接之而成者 。故花梗细长似樱桃 。”垂丝海棠性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 。西府海棠,又名海红、子母海棠,落叶乔木,小枝梢上开花,初开如胭脂,渐渐变淡红色 。花比垂丝海棠美,姿色比垂丝海棠更动人 。花期四月 。木瓜海棠,春季先叶后花,色有深红、淡红、白或红白相杂,其果深黄色,水质、芳香 。木瓜海棠,要注意催花 *** :春节前五十天移花于室内,保持10至15℃温度,每早喷30℃温水,形成花蕾,二十五天即可开花 。贴梗海棠,花柄甚短,贴近花枝故得此名,贴梗海棠喜欢肥沃土壤 。
编辑本段历史典故
1: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另外海棠花又称断 肠花,思乡草 。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 。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形容海棠艳美高雅 。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 。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叫《海棠》 的诗,具体如下: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 。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 。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人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 。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
苏东坡爱花,实际上尤其钟情于海棠花,可能是受他母亲的影响 。他母亲一生最喜欢海棠花,并且以海棠作为自己的小名 。苏东坡1083年被贬到宜兴,好友邵民瞻特地用赏花的方式接待他,苏非常高兴,忧郁的情绪减少了许多 。看到邵民瞻家的花园缺少海棠花,次年特地从老家带来了一盆植于朋友园中 。18年后,苏东坡还时常提起那西府海棠,关心着 。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
《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
5:宋代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
6:清代与当代
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下了咏白海棠的诗 。他把中国汉字的诗词文化升华到了一个高度,圆了他的传诗梦 。诗人李陆高举曹公的旗帜,和两首曹公的咏白海棠,一首用格律,一首不拘一格,展现了中国诗词之美 !
咏白海棠 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