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病虫害防治,甘草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二 )


5、收获加工直播2-4年收获,育苗移栽1-2年可起挖,移裁的可用拖拉机深翻起挖 。在霜降以后,地上茎叶枯萎采挖 。甘草根深,必须深挖不可创断 。以免影响产量 。
挖出后抖净泥土,忌用水浇 。趁鲜去掉节头、毛颁,分出等级凉晒,晒至半干,捆成小把,再晒至全干,鲜品折干率30%左右 。
扩展资料
种植甘草注意事项:
1、育苗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底肥 。一般都是用农肥、圈肥为主 。把土地进行翻耕以后,开始起垄浇水,等土地松软了就可以直接播种了 。
垄需要按照每行句子5厘米开一个沟,沟宽度在4厘米左右,深度约3厘米,播好以后盖上土填严实,苗出土之前不要轻易浇水 。每亩地大概需要6千克种子 。
出苗了以后还需要加强管理,育苗一年以后,当苗长到高13-15厘米,根长15厘米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
2、移栽的季节一般选择在春秋两季节 。春天栽种的时间是4月下旬-5月上旬,秋天栽种时间一般是10月下旬到立冬之前 。
移栽的时候需要选择好的苗种,按照大、中、小分配,去掉根和须 。移栽之前需要把地进行深耕,一般沟深15厘米,每棵之间10-12厘米,每行之间30厘米 。
然后把选好的苗种斜栽到沟里面,盖上5厘米的土就可以了 。每亩需要苗种2万-2.2万棵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草
3甘草有哪些特征?(胡毋夃)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别名甜草、甜根子、甜甘草等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 。主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此外,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及东北地区亦有分布 。以根和根茎入药 。含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甙、甘草苯并呋喃等 。味甘,性平 。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诸药的功能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痈疽疮毒、腹中挛急作痛、缓和药物烈性、解药毒等 。在食品工业及轻工业方面可作香烟和蜜饯食品的配料 。内用、外销数量很大,虽蕴藏量颇丰,但由于历年大量采挖,野生甘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近年黑龙江、新疆、陕西等地已进行甘草的家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 。
下列甘草亦收购药用:光果甘草(G.glabra L.),胀果甘草(G.inflata Batal.),粗毛甘草(G.aspera Pall.),黄甘草(G.korshinskyi G.Hrig.),云南甘草(G.yunnanensis Cheng,f.et L.K.Tai),圆果甘草(G.squamulosa Franch.),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 Maxim.) 。
一、形态特征
株高50—150cm,全株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 。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长而粗大,外皮红棕色至暗褐色 。茎直立,下部木质化 。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倒卵形、卵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cm、宽2cm,全缘,两面被腺鳞及白毛,下面毛较密 。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形;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雄蕊9+1,子房无柄,上部渐细呈短花柱 。荚果扁平,多数密聚排列成球状,弯成镰刀形或环形,褐色,密被刺状腺毛,内有种子6—8粒 。种子扁卵圆形,褐色(图14—60) 。
图14—60 甘草形态图
1.植株 2.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甘草的地上部分每年秋末死亡,以根及根茎在土中越冬,翌年早春3—4月间从根茎上长出新芽,芽向上生长很快,长枝发叶,5—6月间枝叶繁茂,6—7月间开花结果,9月荚果成熟落地 。野生状况下,因土地干旱不利于种子的萌发,故很少见到种子繁殖的实生苗 。甘草根茎萌发力强,在地表下数十米处呈水平状向老株的四周伸延 。一株甘草数年可发出新株数十株,种后3年,在远离母株3—4m远都能见到新的植株长出 。
它的垂直根茎与水平根茎均可长根,根系的深浅视土质和地下水位深浅而异,一般在1—2m范围内,亦有深达10m以上的,以很深的根系吸收地下水来适应干旱的环境条件 。
甘草分布的地方属大陆性气候地带,主要特征是干旱、温差大,冬季严寒,气温在-40—-30℃,冻土层深达1m以上,而夏季酷热,在空旷的荒漠、半荒漠地带,强光、少雨,空气相对湿度30—40% 。由于甘草具有抗寒、抗旱、喜光、耐热的特性,在上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 。它是钙土的指示植物,又是抗盐性很强的植物,土壤含盐量以不超过0.2%左右为宜 。
(二)有效成分积累动态
甘草根与根茎中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等 。据研究甘草甜素的含量根茎比根高,根茎皮部比中柱含量高,以尚未栓化的根茎中含量更高 。有一种去皮甘草称粉草,去皮后甘草甜素大大降低 。甘草酸的含量以秋季含量高,3—4年生根比1—2年生根含量高 。上述资料提供了栽培甘草的适宜采收年限和季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