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来历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 四 )


这部平均律当时使用的乐器 , 音乐史家们一直争执不已 。有人认为是用击弦的古钢琴) , 有人认为是用拨弦的大键琴 。持击弦古钢琴观点者认为 , 击弦古钢琴虽比大键琴音量小 , 键盘上音域也窄 , 但能靠手指敲击作力度渐强渐弱变化与圆滑奏 , 巴赫当时因此而钟爱它 。
认为大键琴缺少精神性 。而持大键琴观点者则认为 , 当时 , 1719年 , 巴赫曾亲自挑选 , 高价为克膝宫廷买了一台大键琴 , 他所有的键盘音乐都是在这台他心爱的大键琴上创作的 。不管如何 , 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部作品 , 巴赫所希望的是优美如歌的奏法 。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平均律的标题乃巴赫所起 。平均律是一种律制 , 它对自然律进行修正 , 将八度音程分为十二半音的调律法 , 以便于转调 。这种调律法虽在18世纪已被提倡 , 但一直未予以重视、首先采用这种 *** 运用于全部二十四调的音乐家 , 就是巴赫 。在巴赫之前 , 菲舍尔曾作过二十调的《前奏曲与赋格》 。
一部日期标注为1722年的完整手稿校正版本使得J.S.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创作曲集》之一卷流传至今 。
该曲集副书名可译为:“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或 , 每个大小调上的前奏曲和赋格 , 为渴望学习音乐的青年而作 , 也提供那些已经掌握这门技术的人消遣之用 , 科腾亲王乐队指挥J.S.巴赫 , 1722 。”
巴赫创作这部作品时 , 正值人们探求至今任运用与于键盘乐器的十二平均律调律体系 。该体系能使演奏者在任何调上演奏 , 而依据以往体系调律的乐器只能使用有限的调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巴赫对探索大小调的全部范围如此感兴趣 。
巴赫对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之一卷原抄本的竭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该版本的文献价值 。巴赫把他的手稿多次交给他的学生抄写 , 这样他们都能获得该作的私人手抄的版本 , 然而 , 它那较强的溯及既往的特性(当时赋格已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体裁)仍与当时的音乐趣味背道而驰 。
由此也可以理解 。虽然当时这部作品已经通过数不清的手抄本得以流传 , 但是为何直到巴赫去世五十年有余才付之于印刷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均律钢琴曲集
5巴赫的12平均律为什么叫12平均律呢12平均律是把一个八度平均切成12份 , 它是一种人工的律制 。
此外现在常用的还有五度相生律:C-G-D-A-E-B-#F-#C-#G-#D-#A-#E-#B(C) , 用2/3的黄金分割来连续获得12个音 。此外还有三度相生 。这两种律制可以统称为纯律 , 纯律的特点就是绝对的和谐 , 但是纯律采用了2/3这样的分数 , 所以无法简单地量化 , 不能适应连续转调的需要 , 多次转调以后积累下来的音差会越来越大 。所以在中世纪逐渐地人们开始采用人工调整为整数的12平均律 , 开创了更复杂的音乐理论和器乐时代 。
巴赫的平均律曲集之所以叫平均律 , 是因为他是写给当时的平均律键盘的 , 而那会还有很多键盘乐器是用纯律的 , 一台这样的琴往往只能适应某几个固定的调 , 为了适应这些琴 , 所以作者们只能写一些调性方面非常保守死板的作品 。
巴赫用平均律乐器并且把作品定名为平均律曲集 , 其实就是为了研究调性手段扩充的可能性 。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来历  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

文章插图
6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各首曲目的难度及弹奏技巧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提到他 , 人们自然会把他同人类文明相联系起来 。因为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 , 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 , 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 , 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 。”由于他卓有成效地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 , 包括音乐体裁形式 , 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 , 因而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 。正因为如此他才被后人称为“古典大师”、“欧洲音乐之父” , 这是当之无愧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