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保健小知识 女性健康保健小知识( 三 )


15.少女孩子来月经时,小肚子又凉又疼,说明腹部有寒,同时嘴里还长口疮,这叫“上火下寒” 。
这时可以用到橘核(即橘子籽),橘核有理气、温胃、止痛的作用,既能驱寒,又能止痛 。建议用橘核沏茶..
16.
随着年龄的增加和雌激素分泌变化,乳房会变得更易摇晃,若不戴文胸来固定支撑,就会加速乳房的晃动,导致下垂 。但如果文胸选用不当,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坚持佩戴文胸,否则到了60岁,乳腺腺体几乎退化“消失”,乳房会像“皮囊”一样,即使再戴文胸,也很难支撑起来 。
17.
①补充脂肪:鱼、肉和豆制品 ②补充水分:每天坚持饮用8杯水 ③补充胶原蛋白:肉皮(包括猪、鸡、鸭、鹅皮)、蹄筋、鸡鸭爪、鸡翅及甲鱼 ④多吃鱼类和海产品:泥鳅、带鱼、鱿鱼、牡蛎及海带等 ⑤补充钙和维生素:卷心菜、粗粮、牛乳、牛肉 。
18.
①改变饮食习惯 。②经常按摩乳房 。③穿稳固的胸罩 。④避免利尿剂 。⑤不吃咸 。⑥试用热敷 。⑦防止肥胖 。⑧用蓖麻油敷胸 。⑨摄取维生素 。⑩远离咖啡 。
19.
女性穿高跟鞋的时候身体前倾,全身重量会过多地集中压在前脚掌上,可能造成平足症、痉挛性足痛或趾骨骨折;穿高跟鞋时,骨盆会随着身体倾斜而倾斜,久而久之会使骨盆腔位移,容易引起子宫位前倾,造成月经失调、性欲下降甚至不孕 。
20.生姜红枣水冲鸡蛋绒,早上空腹喝,能驱寒暖胃、修复胃黏膜 。
受寒严重时三片生姜,不严重是2片,如果是用来保健1片生姜就可以了,红枣同样是根据个头来6~10个 。加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15分钟,把鸡蛋放碗里搅拌均匀,用滚开的水去冲鸡蛋 。
21.
例假结束后的第一周期间服用 。这个时间段重点是滋阴养血,因为例假期血损失较大 。推荐食疗方:熟地6g,制首乌9g,当归3g,炒白芍3g,阿胶6g,龙眼肉3颗,猪腔骨1节 。煲汤喝 。少放盐少放调料 。一周2-3次 。
22.
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时,马上拇指按揉对侧足内踝尖与足跟尖连线中点处的水泉穴(两侧皆有),哪个刺痛就按揉哪个,大钟穴的位置在足内踝尖与跟腱连线的中点偏下方的骨头上缘 。按揉痛点5分钟,当穴位的疼痛缓解时,尿路感染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
23.
大家可能都知道冷饮不能吃,其实还有些寒性的食物也要注意哦:如黄瓜,丝瓜,茄子,冬瓜,蟹,田螺,海带,竹笋,梨子,柚子,西瓜等 。可以多吃的:花生,核桃,大枣,桂圆,玫瑰花茶等 。快转给你的闺蜜吧!
24.
①榴莲—缓解痛经(性热,活血散寒,改善腹部寒凉)②大蒜—亮泽秀发(强抗菌作用,抗乳腺癌、卵巢癌,乌发)③香菜—预防骨质疏松(保护骨骼,抗癌)④芥末—使面色红润(调解内分泌,刺激血液循环)⑤香椿—助孕(抗衰老,补阳滋阴,清热利湿)
25.
①早上起床常有头发掉落;②体重有明显的增加或下降 。③记忆力下降;④进食甚少;⑤晚上常睡不着;⑥尿频现象;⑦生理需求下降;⑧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 。⑨工作1小时后,身体怠倦;⑩乳房松弛;11、皮肤干燥,出现斑纹 。12、月经不调 。
26.
痛经的女生,月经前一周在肚脐上敷药,行经时就不会那么痛了 。配方:肉桂、小茴香、干姜、元胡、五灵脂、生蒲黄、没药、赤芍各6克,研细末,放密封瓶里 。用时洗净肚脐,取适量药末,醋调敷,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两天换药一次,经前用3次 。这种方法最适合寒凝血瘀的痛经 。
27.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1.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令面色红润,有精神;2.红糖泡桂圆干,可改善睡眠;3.红糖泡人参,可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 4.生姜红糖水:治疗风寒感冒,缓解寒淤血淤型的痛经 。
28.
难言之隐,一洗了之 。现在的所谓洗液,大多是清热利湿的苦寒之品,用之无效者,必须考虑是否与“寒”有关,可试用本方:生姜120克连皮捣碎,干艾叶90克,加水1500毫升,煎煮后清洗 。
29.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15克 。如果你痛经或月经时血量较多伴血块,可以再加红花、桃仁各15克,普通的四物汤就变成了“桃红四物汤”,适合的女性可以服用,脸蛋会红润起来,肌肤充盈有光泽,女人味儿也就更足了 。
30.
①枸杞酒酿蛋给您好脸色②木瓜红枣子蜜:补血养颜;③花生芝麻糊:抗衰老;④核桃松仁粟米羹;⑤双豆鸡翅汤,增加皮肤弹性;⑥山药青笋炒鸡肝:改善皮肤色泽;⑦多吃“双豆”(土豆、豌豆):祛斑美白⑧常食花粉远离皱纹⑨细肤美颜吃点牡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