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指什么药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康熙字典?( 二 )


华佗对养生和预防保健尤为注重,并身体力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华佗“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他对弟子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极耳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 。”(《后汉书·华佗传》)他总结并创造“五禽之戏”,仿鹿、熊、虎、猿、鸟的动作,时常操练,可强身除病 。身体若有不适,做一禽之戏,汗出,即感轻松 。华佗还重视节欲保健,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创制了一种具有抗衰老作用,久服可利五脏、轻身、乌发的药物 。
华佗的弟子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 。吴普常练五禽之戏,年高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著作有《吴普本草》6卷 。樊阿,彭城人,擅长针灸,善深刺要穴,他遵循华佗教授的养生法,享寿百余岁 。
3、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的医学家 。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 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南阳郡涅阳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人 。
公元196年尚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同族病死者三分居二,其死于伤寒病者又十居其七 。面对这种情景,张仲景他毅 然辞官业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细心的研究 。他 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 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此书 经后人整理校勘,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专著 。全书共12卷,22篇,397法 。除去重复之外共有药方112个 。全书重点论述人体 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进行辩证施治的方法 。他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即所谓"六经" 。对于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的病理机转加何进行辩证施治,他作了具体论述 。这就是,根据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症 候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它的症候特点、病变部位、损及何脏何腑,以及寒热趋向、邪正盛衰等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对于病在 表,或正盛邪衰的三阳证(太阳、阳阴、少阳),治疗时应以祛邪为主,对于三阴证(太阴、骄阴、少阴),因为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所以治疗时就应以扶正为主 。在《伤寒论》的各篇中,六经病的不同症候,又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所谓八纲)的基本内容 。
《金匮要略》是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专书 。共计25篇,皿205个方,第一篇相当于总论,从脏腑经络为纲,概括地论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预防、诊断和治疗;第十八篇论述外科疾病的诊治;第二十至二十二篇论述妇产科疾病的脉症和治疗,最后三篇论述有关食物的禁忌和治疗方法,其余各篇属于内科杂病的 。全书包括了四十多种疾病的诊治 。
除了《伤寒论》和《金匿要略》外,张仲景还写了很多著作,如《评病要方》、《五藏论》、《口齿论》等,可惜均已失传 。
张仲景从东晋咸和年间起,被称为"医圣" 。他所创造的"六经"分证、中医诊断病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和辩证施治的原则,为祖国中医学奠定了基础 。
4、药王——孙思邈
【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指什么药学,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康熙字典?】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今陕西耀县),生于隋开皇辛丑(公元58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 。他自幼多病,家境也很困难,但却非常好学,廿岁以前就读了许多有关诸子百家学说和古代名医的著作,所以不仅博通经书,而且精于医道 。
孙思邈是一位勤奋好学,学识渊博,具有八十余年丰富经验的医学家 。他首先继承古代医学遗产,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甲乙经》、《本草经》、《肘后备急方》中的各家学说,同时吸收当归名医名著之所长,花费很大精力,收集整理了民间的单、秘、验方和种药采药技术,以及国外传入的医药知识,在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成《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以后又完成了《千金翼方》 。这是两部很重要的著作,孙思邈在书中的自序里说:"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取名"千金" 。
孙思邈突出的成就是集唐代以前医方之大成,对祖国方剂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收集了医方达5300个,《千金翼方》中所收载的方子也有2000多个,其中不仅限于"经文古方",还有"俗说单方" 。这两部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唐代以后许多中医药书籍所引据,尤其《千金要方》被宋代林亿校订印后(1066年),历代均有刻印,流传甚广 。不但为我国医家所重视,对国外也很有影响,日本曾将其列为医学生的教科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