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与策略 高一化学教学方法及策略( 二 )


3 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衔接
(1)在教法上,教师应留旧创新,巧妙过渡 。所谓“留旧”就是保留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式,教学上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应了解和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般情况,以免在高中教学中出现急转弯,而使学生不适应教师的教法 。因此,“留旧”是使学生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过渡,但“留旧”并非“守旧”,而是为了“创新” 。例如: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 。可以从初中学到CuO与H2反应的“得氧、失氧”这一狭义的概念作引入,然后要求学生标出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接着教师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再举例说明,使学生认识以前所学的概念的极限性 。进而引导学生从电子的得失和共用电子对的偏离(或偏向)来认识氧化―还原的本质 。这样在使知识结构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延伸 。学生的学习就不会觉得是“无木之本” 。
(2)化学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高中知识的过渡教学中,演示实验效果要明显,要从如何观察,如何操作上给以示范 。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 。课本上用小字排版的“小实验”、“小制作”同学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去完成;对于课本上的学生实验要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的处理和分析,并且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所能及的进行一些研究性实验 。注重实验,是学习化学成功的基本途径 。

(3)变固定课堂为流动课堂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主性,学校抓住同龄人比较容易交流、沟通的特点,成立了以学生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建立小组公约,组内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在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让大课堂变为小课堂,进一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可在每一章或一单元之前或之后布置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或写一篇小论文或了解一位.科学家等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学完物质的分类之后,让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钠的“家族”》 。
(4)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3个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总是被动地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学,而教师大多用单一的讲授的形式授课 。这样,学生的接受学习状态当然只能是被动的 。甚至化学实验也把学生实验当成演示实验来做,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改变高中化学无效、低效教学,实现有效、优质教学 。结合EEPO有效教育的项目实验,带着如何实现有效教学这一化学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我作了一些探讨,认为有以下的几种策略 。
一、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方法有:
1.口诀法 。对一些枯燥无味难记的知识采用编口诀,顺口溜等办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学习氧气的制法时,采用谐音的办法,编了这样的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 。”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氧气的实验步骤 。再如,还有化合价的口诀是:“氢正一,氧负二,一价金属钾钠银,二价金属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硫二氯一常为负,记住单质价为零 。” 。用口诀法进行教学,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加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