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微特派 微特派( 三 )


而产地直采是规模大了之后增加竞争力的终极方案 , “如果在品类销量还不大的时候 , 太早去产地直采 , 资金包袱太重 , 会把自己累死 。”负责商品供应链的本来集团副总裁钱祯澍总结说 。
在最开始 , 媒体人转型的一些买手会去采购一些小众且不好流通的产品 。但是 , “生鲜农产品不是奢侈品 , 而是生活必需品 , 要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要性价比合理、品质可靠 , 才会有回头客 , 才可能形成复购 , 才可能把规模做大 。”孙红说 。
这些教训后来被喻华峰统一归结为媒体人创业的弊端 。“以前你做一件事情成功后 , 做新的东西可能就会成为你的障碍 。”喻华峰说 。
事实上 , 这个过程中喻华峰一直不停思考 。2013年底 , 也就是卖“褚橙”的第二年 , 他在公司内强调:“我们不是一家营销公司 , 而是一家互联网和零售公司 。”为此 , 他也邀请供应链领域的***人才加入公司 , 梳理、改善本来生活的供应链 。
喻华峰经常对外提到他的一个反思:零售和媒体的松散管理不同 , 它环环相扣 , “每个环节都有坑 , 每个环节都要去抠” 。过去他缺乏对现金流的认识和重视 , 创业之后 , 仔细算账逐渐成为喻华峰和本来生活高管的一个习惯 。
“我们何德何能 , 估值能超过当当?”
2016年5月 , 本来生活宣布获得C轮、C+轮共计1.1亿美元投资 。
和融资本应带来的喜悦相反 , 本来生活内部有了压力 。C+轮融资完成后 , 喻华峰在公司内部曾经自问过:“我们何德何能 , 估值可以超过当当?”
彼时当当网是中国排名前五的电商网站 , 但市值已经从更高时的30亿美元跌到5亿多美元 。数据显示 , 2016年退市后的当当网当年实现净利润8600万元人民币 。当当网是一家有盈利的公司 , 在市场上站住了脚 , 而本来生活当时尚未盈利 , 估值居然超过了它 , 喻华峰自己也感到了压力 。

百微特派  微特派

文章插图
本来生活融资记录 整理 / 燃财经
与之相对 , 2015年生鲜电商企业陆续传出负面新闻 , 且均处于花钱砸流量、巨额亏损的状态中 , 本来生活也不例外 。高补贴、高增长、高亏损、高融资是当时互联网企业的普遍发展模式 。

百微特派  微特派

文章插图
2016年生鲜电商负面事件盘点 来源 / 电商在线
“那会儿开会时 , 大家总在吵 , 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 本来生活的一名高管回忆道 。争执的焦点集中在:要不要继续通过补贴引流?如何更好地引流?如何更好地提高增长率?继续亏下去的价值何在?
当然 , 他们也在持续算账 。2015年生鲜电商交易额为500亿 , 2016年保持了80%的增长 。但这个数放在5万亿的生鲜大市场中 , 占比不过1% 。这意味着 , 和其他行业不同 , 即便持续高补贴、高增长 , 依然很难换来用户的粘性跟忠诚度 。那烧钱的意义何在?
另一方面 , 生鲜电商毛利极低 , 同时 , 流量转化率也极低 。“如果大家在互联网上公平竞争流量 , 生鲜行业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卞宁说 。
钱祯澍指出 , “影响垂直电商经营效率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用户的精准度 。盲目追求流量大小而不考虑精准度 , 并且在精准度很低的流量中还去追求转化率和复购率 , 必然只能用烧钱让利 , 来吸引本质不是目标客层的用户 , 结果只能一步步推高经营成本 。”
争论中诞生了共识 。2016年7月份 , 在本来生活年中总结会时 , 喻华峰做了一个决定 , 踩刹车 , 不再烧钱和亏钱 , 将公司整体转向“有效益的增长” , 开始寻找公司盈利模式 。
在一个全是热钱的创业环境中 , 保持冷静思考并不容易 。即便在今天 , 喻华峰在回忆时 , 依然用了“非常大胆”四个字来形容这一决定 。
当时 , 所有人最终都选择相信喻华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