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悟 《道德经》读后感优秀( 三 )


白天无所事事,难以入眠!如果不能在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那就是空虚痛苦 。我们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克服困难,创新,创造效率 。有工作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承担 。“无为”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方式,“无为”是鞭策我们实现目标 。
《道德经》读后感篇5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 。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 。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 。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 。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 。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 。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 。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 。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 。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