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读后感篇3
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但这种关系并不如康德和一般人所想象的,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 。这种说法和我画画的理念不是不谋而合嘛!于是果断买了 。
书的最后一句话说:“好书不老,常读常新” 。
我读完了确实是这样的感受 。册子虽小,但是内容真的是太丰富了 。尤其包含了古今中外各种名家的画作,我没见多的画几乎占一大半 。我买的是电子版的书,里面的高清大图让我惊喜不已 。我甚至看一部分就能写出好多心得,简直收获太多 。
我自己从15年坚持每日画画到17年真的这样一天不落地实行后,我慢慢发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绘画风格 。让我很开心的是,看我画的人也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了我内心想要表达的'情绪 。我的画的确是我的心借由画面表达的形象来表现我内在的情趣的 。这样的说法简洁而准确,非常棒 。
朱光潜的众多身份里面不包含艺术家这个头衔,不过他的确知道艺术为何物,也知道做艺术的人都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
我们常常说,我们应该抱有感恩之心 。我一直认为我们也很应该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 。就因为自己的不断努力才会遇到自同道合的朋友,才会收获朋友们的时刻挂念 。去年也找了同龄人学了我需要学习的那部分画画技巧,收获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朋友 。我明白了美在于创造,更在于辛勤和规划 。就拿我学画的那个美女举例,在别人眼里她成天就在吃喝玩乐 。然而我看到的是,她用心安静地画画,为了拥有自己的独立工作室,默默努力好久 。搬到新的工作室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 。当然别人看到的只是她发出的享受生活的美图 。
这就像我刚毕业的时候看到有位同事带寿司当午餐时想的一样,她好有钱可以买寿司吃 。后来才知道那是她自己做的寿司 。我现在出去和朋友们吃饭,她们都知道我做的饭很小资,一定要给我点颜值高的食物 。我分享的生活状态中的每一张美图,都是我自己亲手创造的生活,很多人认为我每天都是在创造美 。
谈美这本小册子虽然内容不多,我却慢慢地读了挺长时间 。借由书中的一段话来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吧: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谈美》读后感篇4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 。我读完了第13封信 。然而通过这第13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 。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 。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 。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动物,除了生活需求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 。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 。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 。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 。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
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 。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 。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
推荐阅读
- 俎豆的意思 俎
- 溯的拼音怎么读,潮的拼音怎么写
- 四味汤的功效,四味汤胶囊的功效与作用
- 姓吕男孩叫什么名字好听 大气寓意好的取名推荐
- 功成名就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功成名就的意思
- 2020鼠年3月生肖属马人的运势解析,运势急转直下
- oppor9m忘记锁屏密码怎么解锁手机,oppor9m什么时候上市的
- 罗拉散粉是哪个国家的牌子,罗拉散粉真假鉴别
- 名山大川的意思是什么动话 名山大川的意思
- 电饭锅煮饭的步骤顺序,淘米煮饭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