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榕果实能吃吗,高山榕树和小叶榕树哪个好?( 二 )


十二、银环蛇.银环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类 。生活于海拔1300m以下的平原或山地 。银环蛇在夜间活动,多栖息水边,以鱼、蛙、蛇、鼠为食物 。卵生,繁殖期在8-9月 。云南分布于滇中、滇南、滇东南等地区 。
十三、山溪鲵.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动物,俗名雪鱼、羌活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存于海拔 1700-4000米的高山山溪及池沼中,常栖息于山溪及池沼中石块下、树根下、苔藓中或泉水的石穴里 。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地区 。
十四、独龙牛.独龙牛是印度阿萨姆、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特有的物种,为半野生牛类 。数量稀少 。主要栖息在林缘灌丛和草坡地带,很少进入浓密大林区 。以青鲜嫩植物枝叶和细竹叶为食 。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 。
十五、云南兔.栖息于农田附近的山麓、丘陵灌丛或草丛中 。巢穴呈盘状,位于地面稍凹陷处 。成对活动 。主要在夜晚外出觅食,食物以嫩草、小灌木的嫩枝叶为主,也会盗食农作物如麦苗、玉米苗和大豆等 。夏秋繁殖,每年2-3胎,每胎1-4仔 。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十六、花面狸.由于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缩小,野生数量明显下降 。列入CITES附录Ⅲ物种 。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树灌丛等 。善攀援,在树枝间攀跳自如 。夜晚活动觅食,食性杂,主要食浆果、榕果,偶食小鸟和鸟卵 。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十七、云豹.数量稀少 。属濒危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林或针阔混交林带,是豹类中最典型的林栖动物 。树栖性较强,善攀爬 。常营巢于树的上部 。独居,夜行 。主要以草食性兽类为食,兼食鼠类和小鸟 。云南西部、中部和南部有分布 。
十八、滇金丝猴.滇金丝猴又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飞猴,藏语中称其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语称为“摆药” 。滇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物种 。仅分布在中国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喜马拉雅山南缘横断山系的云岭山脉当中,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一个狭小地域。在云南分布于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 。
摄影师用6年时间记录到16种猫头鹰,哪种是你的最爱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雨燕
最全大兴安岭的鸟
森林里的铁嘴长舌——认识一下29种啄木鸟
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白喉噪鹛.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和竹林中,也常见于林缘疏林、灌丛以及村寨和农田附近的灌丛和疏林中,结小群在树冠或浓密的灌丛中活动,多在林下地面或灌丛中觅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取食植物的果实、种子等 。繁殖期5-7月,在林下灌木或距地不高的小树枝杈上营巢 。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
二、黑尾蜡嘴雀.栖息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也见于村寨、道路、耕地、果园和庭院附近的疏林、竹林和高树上 。常单个、成对或结数十只的群体活动 。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为食, 也取食部分昆虫 。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旅鸟、冬候鸟 。
三、黄胸织布鸟.栖息于热带地区的农田、草丛等地 。喜结群活动,嗜吃谷物与其它植物种子,也兼食部分昆虫 。繁殖期3-8月,巢常筑于乔木或竹林的枝条上,一棵树上可悬吊十余个巢,巢呈葫芦状,用草丝编织而成 。窝卵数2-4枚,卵呈白色 。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为留鸟 。
四、蓝喉太阳鸟.栖息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稀树灌丛中,也常见于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常在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活动,以花蜜、花蕊和昆虫等为食 。云南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为留鸟 。
五、画眉.雄鸟鸣叫声委婉动听而响亮,是我国传统的观赏鸟 。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带的林缘、灌丛、草丛、竹林中 。多单个或成对活动 。杂食性,但在繁殖期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 。繁殖期一般在4-7月 。在草丛、灌丛或矮树上营巢,每窝产卵3-5枚 。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
六、楔尾绿鸠.栖息于山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常单独、成对或成结小群活动 。以植物种子和浆果为主食 。繁殖期4-8月,在乔木上营巢,每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2枚 。广泛分布于云南大部分地区,为留鸟 。
七、凤头潜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宽阔的水域,常结成数百只的大群在水面上随波漂游,有时也与其它鸭类混群活动 。善于游泳和潜水,可潜入水下数米深处的水底捕食虾、蟹、小鱼、蝌蚪以及田螺、幼蛙等动物,也吃水生植物 。夜宿于水域附近的滩地或离岸不远的水面 。繁殖期5-6月,筑巢于湖中芦苇或水草丛间漂浮的芦苇堆上 。每窝产卵7-12枚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及滇中高原等地,为冬候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