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标准引领推动节能减碳“心中有数”( 二 )


刘满平认为,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挑战大,既不能对节能减碳心存畏惧、畏手畏脚,又不能脱离实际,过于激进或好高骛远 。推动重点行业节能减碳要做到科学有序,合理把握政策实施时机和节奏,切实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
此外,《通知》还要求整合利用已有政策工具,通过阶梯电价、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环保监督执法等手段,加大节能降碳市场调节和督促落实力度 。推动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落实节能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
张龙强指出,高耗能企业要抓住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在降碳的同时形成新业务模式和增长点;加快推动能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和突破,如低成本高安全地制备、储存和运输绿氢,在重点领域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加快突破碳中和关键材料、仪器装备、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瓶颈

李永亮则建议,行业组织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交流,依据技术改造企业清单,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金融机构在进一步细化支持政策时当好“智囊”和“参谋” 。同时建议有关方面及时总结良好经验做法,通过会议、出版、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全社会共同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良好氛围 。
“各地要心存‘国之大者’,充分立足本地发展实际,树立系统思维,坚持全国‘一盘棋’,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更好发挥政策合力,强化支撑体系建设,积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刘满平说 。
相关文件:《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 年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