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描写的很鲜明,阅读的同时也时常与现在的生活和人物进行对比 。此时此刻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性格决定了命运”……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篇3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在以前已经接触过了 。只是当时只是看到了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纠葛,起起落落的心情,让人沉浸在其中,几年之后,再次翻阅,别有一番风味 。
《傲慢与偏见》也是这样一部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 。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 。奥斯丁在书中通过四起婚事的对照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 。
另外,《傲慢与偏见》向我们表明,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问题 。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只光顾着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 。
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 。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 。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 。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 。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 。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 。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 。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 。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 。”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 。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 。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
傲慢与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弱点和毛病 。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印象所驱使,因而容易对别的人下不正确的注解,进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误会 。一个人所给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响到很多事,但并非一定不会改变,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客观一点的论点,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对达西的看法,就是因为了解才有所改变 。生活需要了解和沟通,只有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给一个人下定论 。书中的时代背景会造就许多不同的爱情观:“彬格莱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习 。达西立刻引起全场的注意,因为他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贵,于是他进场不到五分钟,大家都纷纷传说他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 。男宾们都称赞他的一表人才,女宾们都说他比彬格莱先生漂亮得多 。”人们就是以财富来衡量一个人的 。在达西与伊莉沙白的年代是趋于保守的,也会有贵族与平民的上的障碍;相较于现代这样的情形就会比较少发生 。不过《傲慢与偏见》与另一部《爱玛》中都以婚姻为其中心议题 。就书中的人物而言,婚姻并非意味着男女间无法控制的热情而是双方与社会间的契约产物 。小说人物全然融入其社会现实,依循社会规则,谱出故事情节 。由于明白婚姻关系可提供阶级提升与经济改善的机会,财力与社会地位为决定结婚对象的相关条件 。本文以社会女性主义观点切入,检视奥斯汀的社会背景,探索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女性在面临婚姻时,内心的焦虑与挣扎 。就社会女性主义者而言,物质环境为塑造女性婚姻意识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婚姻,就小说人物而言,为一个阶级交换与经济交流的市场 。为了达成结婚的目的,女性人物擅于把自己转化成商品,展示其外貌与才艺,吸引男性目光 。此一时期女性受到社会价值的鼓励,利用其女性特质来赢得婚姻伴侣 。然而,奥斯汀的女性人物在面临婚姻伴侣的抉择时往往呈现对婚姻无意识的不安 。爱情是一条主线,然而婚姻与爱情还是有差别的,其中一点诚实,男女主人公就太缺少了 。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女主角不安 。
推荐阅读
- 告知书格式范文 告知书
- 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范文(小学生读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优秀作文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400字10篇
- 初三呐喊读后感作文大全
- 围城读后感的作文名 初三围城读后感作文例文
- 苏东坡传读后感1000字高中 苏东坡传读后感初三作文1000字
- 活着的读后感800字作文 初三活着读后感作文800字以上
- 围城读后感优秀作文初三800字
- 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 七年级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范文